解析施光南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与个性化演绎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施光南艺术歌曲的魅力 | 第15-20页 |
2.1 成长经历及其影响 | 第15-16页 |
2.2 创作时期发展及特色 | 第16-17页 |
2.3 对于同时代及之后的声乐作品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 对几代青年人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3章 施光南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 第20-23页 |
3.1 音乐主题的特色 | 第20页 |
3.2 音乐旋律的特色 | 第20-21页 |
3.2.1 特色衬腔 | 第21页 |
3.3 音乐结构的特色 | 第21-23页 |
第4章 施光南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 第23-39页 |
4.1 民族的音调与大众的心声 | 第23-27页 |
4.2 丰富的节奏与时代的特征 | 第27-32页 |
4.3 特色的衬腔与鲜明的音乐形象 | 第32-36页 |
4.4 真挚的情感与高尚的情操 | 第36-39页 |
第5章 施光南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 | 第39-46页 |
5.1 艺术歌曲中的形象塑造 | 第39-41页 |
5.1.1 歌曲形象与音色配合的特色 | 第40-41页 |
5.2 艺术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 第41-42页 |
5.3 艺术歌曲中的风格把握 | 第42-43页 |
5.4 艺术歌曲中的个性化演绎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