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一)化学学科的特点 | 第10页 |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0-11页 |
(三)核心素养的落实 | 第11页 |
(四)社会发展的趋势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7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一)学科融合 | 第19-20页 |
(二)拓展性教学 | 第20页 |
(三)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 | 第20-21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学习迁移理论 | 第21-22页 |
(二)统觉理论 | 第22页 |
(三)系统科学理论 | 第22-23页 |
三、教学原则 | 第23-25页 |
(一)科学性原则 | 第23页 |
(二)启发性原则 | 第23-24页 |
(三)生活化原则 | 第24页 |
(四)发展性原则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高中化学中应用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一、调查综述 | 第25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5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5页 |
(三)调查方法 | 第25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26页 |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6页 |
(三)调查问卷的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四)问卷因素的方差分析 | 第28-31页 |
(五)问卷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三、调查结论总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高中化学中实施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策略 | 第33-45页 |
一、融合途径 | 第33-34页 |
(一)丰富引课形式 | 第33页 |
(二)突破重点难点 | 第33-34页 |
(三)联系生活实际 | 第34页 |
(四)进行情感教育 | 第34页 |
二、内容分析 | 第34-42页 |
(一)融合物理知识拓展 | 第34-36页 |
(二)融合生物知识拓展 | 第36-39页 |
(三)融合历史知识拓展 | 第39-40页 |
(四)融合地理知识拓展 | 第40-42页 |
三、实施程序 | 第42-45页 |
(一)进行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设计 | 第42页 |
(二)实施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模式 | 第42-43页 |
(三)分析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效果 | 第43-44页 |
(四)优化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策略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高中化学中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45-64页 |
一、高中化学中实施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教学案例 | 第45-57页 |
(一)融合物理知识拓展的教学案例 | 第45-48页 |
(二)融合生物知识拓展的教学案例 | 第48-51页 |
(三)融合历史知识拓展的教学案例 | 第51-54页 |
(四)融合地理知识拓展的教学案例 | 第54-57页 |
二、高中化学中实施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效果分析 | 第57-60页 |
(一)阶段考试成绩分析 | 第57-59页 |
(二)学生自我评价分析 | 第59-60页 |
三、高中化学中实施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优化策略 | 第60-64页 |
(一)改变教育理念,树立学科知识融合观念 | 第60-61页 |
(二)提高自我学识,研究学科之间知识联系 | 第61-62页 |
(三)充分考虑学情,进行合理适度拓展教学 | 第62-63页 |
(四)实施多样评价,逐步完善加强教学模式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附录1 | 第69-71页 |
附录2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