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插图功能对比研究--以“物质结构”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一) 选题的目的第9-10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教科书插图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一) 研究内容第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14-23页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一)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第14页
        (二) 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第14-15页
        (三) 双通道模型理论(Dual-processing theory)与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load theory)第15页
    二、关于化学教科书插图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三、插图的分类第16-18页
        (一) 按插图的内容分类第16-17页
        (二) 按插图的呈现方式分类第17页
        (三) 按插图的功能分类第17-18页
    四、插图的功能第18-19页
        (一) 知识传递功能第18页
        (二) 解释说明功能第18页
        (三) 整合概括功能第18页
        (四) 演示功能第18-19页
        (五) 激发促进功能第19页
    五、插图呈现方式与功能的关系第19-23页
        (一) 知识传递功能与呈现方式的关系第19-20页
        (二) 解释说明功能与呈现方式的关系第20页
        (三) 整合概括功能与呈现方式的关系第20-21页
        (四) 演示功能与呈现方式的关系第21页
        (五) 激发促进功能与呈现方式的关系第21-23页
第三章 对于化学教学中教科书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第23-30页
    一、调查研究目的第23页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第23-24页
        (一) 调查对象第23-24页
        (二) 调查方法第24页
    三、访谈调查题目设计第24页
    四、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一) 对于中美两版化学教科书中插图编排设计的总体印象第27-28页
        (二) 对于中美两版化学教科书中插图质量的看法第28页
        (三) 关于教科书中化学实验插图的看法第28-29页
        (四) 关于教科书中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第29页
    五、访谈结论第29-30页
第四章 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插图的比较第30-54页
    一、两版化学教科书插图素材整体情况的比较第30-34页
        (一) 两版化学教科书插图的比较基础第30-31页
        (二) 两版教科书中各知识板块插图总体比较研究第31-34页
    二、两版化学教科书插图呈现方式的对比第34-42页
        (一) 按插图呈现方式分类对比的量化统计分析与比较第34-36页
        (二) 按插图呈现方式分类比较第36-42页
        (三) 两版化学教科书插图呈现方式的特点第42页
    三、两版化学教科书插图功能的对比第42-52页
        (一) 按插图功能分类对比的量化统计分析与比较第42-44页
        (二) 按插图功能分类比较第44-52页
        (三) 两版化学教科书插图功能的特点第52页
    四、两版教科书插图对比研究结论第52-54页
第五章 教科书插图编写及使用建议第54-59页
    一、高中化学教科书插图编写建议第54-57页
        (一) 插图数量与品类方面的建议第54-55页
        (二) 插图组织功能方面的建议第55-56页
        (三) 插图对于学习指导意义的建议第56-57页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插图使用建议第57-59页
        (一) 合理利用插图,提高课堂效率第57页
        (二) 明确教学目的,发挥插图功能第57页
        (三) 重视实验插图,培养动手能力第57-58页
        (四) 开发隐性知识,培养探索能力第58-59页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一、研究结论第59页
    二、不足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6页
附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气质类型分类下的化学学习行为习惯相关分析
下一篇:高中化学中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