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 第10-12页 |
第2章 大学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现状 | 第12-16页 |
2.1 精品课程及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2.1.1 精品课程 | 第12页 |
2.1.2 教学方式 | 第12页 |
2.1.3 精品课程网站 | 第12-13页 |
2.1.4 国际开放课程 | 第13页 |
2.2 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 | 第13-16页 |
第3章 大学精品课程教学方式调查分析 | 第16-36页 |
3.1 人文社科类精品课程教学方式 | 第16-25页 |
3.1.1 文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16-19页 |
3.1.2 历史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19-20页 |
3.1.3 哲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0页 |
3.1.4 管理学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0-22页 |
3.1.5 法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2-23页 |
3.1.6 体育学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3-24页 |
3.1.7 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方式总结 | 第24-25页 |
3.2 理工农医类精品课程教学方式 | 第25-32页 |
3.2.1 理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5-27页 |
3.2.2 工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7-29页 |
3.2.3 农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29-30页 |
3.2.4 医学类精品课程样本分析 | 第30-31页 |
3.2.5 理工农医类课程教学方式总结 | 第31-32页 |
3.3 公共教育类精品课程教学方式 | 第32-34页 |
3.3.1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样本分析 | 第32-33页 |
3.3.2 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样本分析 | 第33-34页 |
3.3.3 公共教育类课程教学方式总结 | 第34页 |
3.4 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和公共教育类精品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大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 | 第36-43页 |
4.1 大学精品课程的学校教学方式 | 第36页 |
4.2 大学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应用 | 第36-37页 |
4.3 精品课程的课程类型及其教学方法体系 | 第37-43页 |
4.3.1 精品课程的课程类型 | 第37页 |
4.3.2 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 | 第37-43页 |
第5章 国际开放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 第43-47页 |
5.1 国际开放课程的教学理念 | 第43-44页 |
5.1.1 终身教育理念 | 第43页 |
5.1.2 开放教育理念 | 第43页 |
5.1.3 资源共享理念 | 第43-44页 |
5.2 国际开放课程的教学方式 | 第44页 |
5.2.1 MITOCW 课程的教学方式 | 第44页 |
5.2.2 国外视频公开课教学方式 | 第44页 |
5.3 国际开放课程与国内精品课程比较 | 第44-47页 |
5.3.1 国内外开放共享课程的教学方式差异 | 第44-45页 |
5.3.2 国外开放课程对国内精品课程的启示 | 第45-47页 |
第6章 问题讨论与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6.1 问题讨论 | 第47-48页 |
6.1.1 人文社科类课程适用的教学方式 | 第47页 |
6.1.2 理工农医类课程适用的教学方式 | 第47-48页 |
6.1.3 公共教育类课程适用的教学方式 | 第48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