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2.1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并购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20页 |
2.1.1 并购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2 并购的分类 | 第18-20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2.2.1 并购发生影响因素方面 | 第20-26页 |
2.2.2 并购模式选择影响因素方面 | 第26-27页 |
2.2.3 并购频次影响因素方面 | 第27-28页 |
2.3 总体评价 | 第28-29页 |
第3章 主要并购动因理论分析 | 第29-35页 |
3.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9-30页 |
3.1.1 经营协同 | 第29页 |
3.1.2 管理协同 | 第29-30页 |
3.1.3 财务协同 | 第30页 |
3.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30-31页 |
3.3 过度自信理论 | 第31页 |
3.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3.5 市场势力理论 | 第32页 |
3.6 不同时期影响中国企业并购的因素 | 第32-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创业板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4.1 高超募 | 第35-36页 |
4.2 高估值 | 第36-37页 |
4.3 成长性压力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实证检验 | 第39-48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39-41页 |
5.1.1 样本选择 | 第39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5.1.3 变量选择 | 第39-40页 |
5.1.4 模型设定 | 第40-41页 |
5.2 实证检验结果 | 第41-47页 |
5.2.1 描述性统计 | 第41-43页 |
5.2.2 实证结果 | 第43-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3页 |
6.1 本文的结论 | 第48页 |
6.2 创业板公司并购的启示 | 第48-49页 |
6.3 创业板公司并购的建议 | 第49-51页 |
6.3.1 政府应健全创业板并购法律、制度 | 第49-50页 |
6.3.2 政府需合理引导创业板公司并购再融资 | 第50页 |
6.3.3 政府要加强监督,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50页 |
6.3.4.创业板公司并购前应规范目标资产的价值评估 | 第50-51页 |
6.3.5 创业板公司并购中应注重主营业务的契合 | 第51页 |
6.3.6 创业板公司并购后应重点进行后续整合 | 第51页 |
6.4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6.4.1 不足 | 第51-52页 |
6.4.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