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求 | 第10页 |
1.1.2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 第10-11页 |
1.1.3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学习的参与度 | 第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4页 |
1.3.1 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加强师生互动 | 第11-12页 |
1.3.2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 第12页 |
1.3.3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 第12-13页 |
1.3.4 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对象及其方法思路 | 第14-16页 |
1.4.1 调查的对象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功能分析 | 第16-19页 |
2.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及基本构成 | 第16页 |
2.2 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功能介绍 | 第16-19页 |
2.2.1 板书、批注、编辑功能 | 第16-17页 |
2.2.2 多媒体展示功能 | 第17页 |
2.2.3 适用于物理教学的部分特效功能 | 第17-18页 |
2.2.4 云平台资源库功能 | 第18页 |
2.2.5 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 第18-19页 |
3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3.1 国内外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3.1.1 国外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3.1.2 国内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3.2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3.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20页 |
3.2.2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 第20-21页 |
3.2.3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 第21页 |
3.2.4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1-22页 |
4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22-26页 |
4.1 教学设计的定义及目的 | 第22页 |
4.2 教学设计的分类 | 第22-23页 |
4.2.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第22页 |
4.2.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第22-23页 |
4.3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 第23-26页 |
4.3.1 学习者及学习需要的分析 | 第23页 |
4.3.2 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分析 | 第23-24页 |
4.3.3 师生互动行为的设计 | 第24页 |
4.3.4 教学资源设计 | 第24-25页 |
4.3.5 结合多种教学模式 | 第25-26页 |
5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26-38页 |
5.1 调查研究 | 第26-34页 |
5.1.1 学生问卷调查 | 第26-30页 |
5.1.2 教师个别访谈及情况反馈 | 第30-32页 |
5.1.3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 第32-34页 |
5.2 实验研究 | 第34-38页 |
5.2.1 实践过程 | 第34页 |
5.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课例 | 第38-50页 |
6.1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授课中的教学设计 | 第38-44页 |
6.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复习课中的教学设计 | 第44-48页 |
6.3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片段 | 第48-50页 |
6.3.1 《长度的测量》教学片段 | 第48-49页 |
6.3.2 《热机》教学片段 | 第49-50页 |
7 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50页 |
7.2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55-56页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附录3 第一章《机械运动》(前测) | 第57-60页 |
附录4 第一章《声现象》(后测)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者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