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研究发展方向 | 第20页 |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液压滑阀的泄漏特性研究 | 第22-44页 |
2.1 滑阀初始泄漏量模型 | 第22-25页 |
2.2 滑阀污染淤积泄漏模型 | 第25-32页 |
2.2.1 间隙过滤理论 | 第25页 |
2.2.2 滤饼结构分析 | 第25-30页 |
2.2.3 滑阀泄漏时间常数 | 第30-32页 |
2.3 滑阀结构参数对泄漏特性的影响 | 第32-38页 |
2.3.1 锥度对偏心率的影响 | 第32-35页 |
2.3.2 偏心率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3 锥度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36页 |
2.3.4 偏心率和锥度的影响大小比较 | 第36-37页 |
2.3.5 结构参数对时间常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 油液污染情况对泄漏特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1 油液中颗粒的分布情况 | 第38-40页 |
2.4.2 油液中颗粒的污染度等级 | 第40-41页 |
2.5 试验验证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液压滑阀的污染卡紧特性 | 第44-67页 |
3.1 液压滑阀的污染卡紧理论 | 第44-45页 |
3.2 滑阀运动副间隙模型 | 第45-46页 |
3.2.1 滑阀间隙径向尺寸的变化规律 | 第45页 |
3.2.2 滑阀间隙的污染颗粒敏感尺寸范围 | 第45-46页 |
3.3 污染颗粒与滑阀配合副表面相互作用模型 | 第46-52页 |
3.3.1 弹性力学理论 | 第46-48页 |
3.3.2 污染颗粒与滑阀配合副表面的作用区域 | 第48-50页 |
3.3.3 污染颗粒作用区域的变化规律 | 第50-52页 |
3.4 单个污染颗粒产生的卡紧力 | 第52-53页 |
3.4.1 压溃区内颗粒产生的卡紧力 | 第52页 |
3.4.2 变形区颗粒产生的卡紧力 | 第52-53页 |
3.5 污染颗粒截留概率 | 第53-55页 |
3.5.1 理论截留概率 | 第53-54页 |
3.5.2 实际截留概率 | 第54-55页 |
3.6 滑阀污染卡紧力模型 | 第55-58页 |
3.6.1 单个颗粒在全尺寸范围内产生的污染卡紧力 | 第55-56页 |
3.6.2 全尺寸范围内污染卡紧力 | 第56-58页 |
3.7 各参数对污染卡紧力的影响 | 第58-65页 |
3.7.1 滑阀结构参数对污染卡紧力的影响 | 第58-61页 |
3.7.2 油液污染环境对卡紧力的影响 | 第61-65页 |
3.8 滑阀最大污染卡紧力 | 第65-6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综合传动装置滑阀结构参数修正 | 第67-78页 |
4.1 污染颗粒的分布参数选择 | 第67-68页 |
4.2 滑阀结构参数确定 | 第68-76页 |
4.2.1 锥度的选取 | 第69-71页 |
4.2.2 综合条件下污染淤积特性的变化规律 | 第71-74页 |
4.2.3 综合条件下污染卡紧特性的变化规律 | 第74-75页 |
4.2.4 配合副间隙的选取 | 第75-76页 |
4.3 阀孔直径变化对最佳配合间隙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综合传动缓冲换挡阀试验研究 | 第78-87页 |
5.1 缓冲换挡阀试验台设计 | 第78-82页 |
5.1.1 总体设计 | 第78页 |
5.1.2 被试阀介绍 | 第78-79页 |
5.1.3 油箱设计 | 第79-80页 |
5.1.4 电机、变频器选型 | 第80页 |
5.1.5 液压泵选型 | 第80-81页 |
5.1.6 计量设备选型 | 第81页 |
5.1.7 试验台实物 | 第81-82页 |
5.1.8 试验油分析设备 | 第82页 |
5.2 污染特性试验研究 | 第82-86页 |
5.2.1 取样规范与取样点选取 | 第82-83页 |
5.2.2 试验步骤 | 第83-84页 |
5.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4-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8-89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