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

同场战争的“异质”书写—中国“抗美援朝”小说与韩国“战后”小说创作比较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简况第11-14页
    1.2 多国参与的复杂战事第14-16页
第2章 同场战争下的双重语境第16-22页
    2.1 舞动的主流意识形态大旗第16-18页
    2.2“双浪并涌”书写战争记忆第18-22页
第3章 形象类型的设置刻画第22-48页
    3.1 军人形象第22-31页
        3.1.1“最可爱的人”、“老战友”、“魔鬼”第22-28页
        3.1.2“双重牺牲者”第28-31页
    3.2 女性形象第31-42页
        3.2.1 亲缘期待下的“镜像”关联第31-36页
        3.2.2“重生”、“沉沦”、“无奈”第36-42页
    3.3 少年儿童形象第42-48页
        3.3.1 缺失的中国孩子与理想化的朝鲜孩子第42-44页
        3.3.2 悲惨的荼毒与沉重的未来第44-48页
第4章 叙事立场与视角选取第48-57页
    4.1 凶险的战地与无畏的英雄第48-52页
    4.2 突破政治话语的广域社会叙事第52-57页
第5章“异质”书写的差异及原因第57-63页
    5.1 截然的差异表现第57-58页
    5.2“异质”的成因分析第58-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新疆公司法律制度实施研究
下一篇:大型抽油机动态应变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