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基于思辨性阅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22页
    一、研究缘起第8-11页
        (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8-9页
        (二)思辨缺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第9-10页
        (三)部编本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对书目的选择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1-19页
        (一)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1-18页
        (二)研究价值第18-19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整本书阅读第19页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第19页
        (三)思辨性阅读第19-20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2页
        (一)研究思路第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一章 《乡土中国》思辨特色概要第22-36页
    第一节 《乡土中国》的基本内容第22-25页
        一、“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第22-24页
        二、《乡土中国》的文化内蕴和价值第24-25页
    第二节 《乡土中国》中的思辨性教学资源第25-29页
        一、作者研究过程体现的逻辑思维特色第25-27页
        二、作品内容体现的思辨特点第27-29页
    第三节 《乡土中国》的思辨性阅读价值第29-36页
        一、《乡土中国》的文本思辨价值第30-32页
        二、《乡土中国》的思辨教学价值第32-36页
第二章 基于思辨性理念的《乡土中国》课程设计策略第36-53页
    第一节 阅读有预期,促进思辨目标达成第36-40页
        一、明确作者语言特点,助力学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第36-37页
        二、梳理探究作品结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第37-38页
        三、分析文章内容,达成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第38-39页
        四、结合多种方法阅读,掌握学术著作类书籍的阅读方法第39-40页
    第二节 阅读有计划,明确课程规划第40-44页
        一、设定周期,提供充足的思辨阅读时间第40-41页
        二、划分课段,体现思辨能力逐步提升的要求第41-43页
        三、设置课时,落实思辨任务第43-44页
    第三节 教学有方向,确定教学方略第44-49页
        一、集“阅读”“写作”“成果汇报”多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略第44-48页
        二、根据学情制定个性指导方略第48-49页
    第四节 延伸有方案,变通评价手段第49-53页
        一、阅读教学中的“说”与“辩”第49-50页
        二、阅读教学后的“读”与“写”第50-53页
第三章 体现思辨训练的《乡土中国》阅读教学第53-77页
    第一节 阅读引导课——设计澄清性问题,还原文本事实与逻辑第53-63页
        一、浏览文本,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第53-55页
        二、通读圈点,把握概念,知晓论证方法第55-58页
        三、精读推敲,寻找思辨重点第58-63页
    第二节 阅读推进课——设计探究性问题,探究作家写作意图和写作价值第63-68页
        一、联系写作背景,探究作家写作意图的达成第64-65页
        二、关注作者研究思路,知晓作者思辨过程第65-66页
        三、多方搜集背景资料,完善学生思维网络第66-68页
    第三节 阅读提升课——设计反思性问题,达成学生的理解和评价第68-73页
        一、超越情感,扩展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第68-70页
        二、摆脱惯性,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第70-71页
        三、读出个性,联系个人理性生活经验达成思辨效果第71-73页
    第四节 阅读展示课——思辨表达训练第73-77页
        一、以演讲、辩论为主的口语表达训练第73-74页
        二、以文学短评、学术小论文为主的书面表达训练第74-77页
第四章 课内外资源并行,《乡土中国》思辨性延伸训练第77-83页
    第一节 同一作者作品对比阅读训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第77-80页
        一、寻找《乡土中国》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共同点第77-78页
        二、比较《乡土中国》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不同点第78-79页
        三、全面认识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和成就第79-80页
    第二节 同一类型作品对比阅读训练——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第80-83页
        一、激发兴趣,选择适宜的学术著作第80-81页
        二、读法指导,选择与内容契合的阅读方法第81-82页
        三、借鉴专业论文,在批判中寻找真理第82-83页
结语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黑龙江省文官奖惩制度研究--以黑龙江省政府公报为例
下一篇:邪教组织“华藏宗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