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符号消费理论下大学生“两栖”消费行为探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9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9-19页
    第一节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第9-10页
        一、自主性与从众性第9页
        二、实用性与时尚性第9-10页
        三、理智性与冲动性第10页
    第二节 符号消费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0-14页
        一、凡勃伦——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第10-11页
        二、齐美尔——时尚是一种社会区别和社会识别机制第11-12页
        三、布迪厄——品味是消费社会的统治秩序第12页
        四、鲍德里亚——物作为符号被消费第12-14页
    第三节 “两栖”消费的相关研究第14-19页
        一、理论研究第14-15页
        二、经验研究第15-19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19-22页
    第一节 研究框架第19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三节 资料分析第20-22页
第四章 研究发现第22-33页
    第一节 大学生支付能力受到的约束第22-24页
    第二节 消费内容的分化第24-28页
        一、身体形象方面的消费第25-26页
        二、兴趣爱好方面的消费第26页
        三、社会交往方面的消费第26-28页
    第三节 “两栖”消费策略第28-30页
    第四节 与其他已研究群体相比,大学生“两栖”消费的特征第30-33页
        一、消费内容第30页
        二、消费分层现象第30-31页
        三、消费的目的与动机第31页
        四、符号消费占主流第31-33页
第五章 讨论与思考第33-36页
    第一节 综合讨论第33-34页
    第二节 研究的思考第34-35页
        一、符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第34页
        二、符号性消费的消极影响第34-35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致谢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基于对380名大学生情景模拟的分析
下一篇: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专业认同过程研究--以北京A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