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相关文献第10-11页
        1.2.1 西方文献第10-11页
        1.2.2 中方文献第11页
    1.3 本文的主要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转让定价与转让定价税制第13-27页
    2.1 转让定价相关概念第13-15页
        2.1.1 转让定价的定义第13页
        2.1.2 关联企业的定义第13页
        2.1.3 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第13-14页
        2.1.4 转让定价方法第14-15页
    2.2 跨国企业实施转让定价的动机第15-19页
        2.2.1 影响跨国企业转让定价政策的主要因素第15-16页
        2.2.2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政策的两大动机第16-19页
            2.2.2.1 税务动机第17页
            2.2.2.2 非税务动机第17-19页
    2.3 转让定价税制的历史发展过程第19-27页
        2.3.1 国际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第19-23页
            2.3.1.1 美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变革第19-20页
            2.3.1.2 经合组织对转让定价研究的理论贡献第20-22页
            2.3.1.3 国际转让定价税制发展第22-23页
        2.3.2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第23-27页
            2.3.2.1 区域性立法和实践阶段第23页
            2.3.2.2 国内立法实施阶段第23-25页
            2.3.2.3 通过税收协定解决转让定价争议第25页
            2.3.2.4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转让定价的规定第25页
            2.3.2.5 我国转让定价发展方向第25-27页
第三章 中国转让定价税制下跨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第27-34页
    3.1 目前跨国企业在华转让定价的主要形式第27-29页
        3.1.1 转让定价的基本方式第27页
        3.1.2 在华跨国企业转让定价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7-29页
    3.2 中国转让定价税制下跨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第29-34页
        3.2.1 转让定价审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29-30页
        3.2.2 扩大了收入来源的确认范围第30-31页
        3.2.3 纳税调整风险加剧第31-33页
        3.2.4 罚息制度的引入第33-34页
第四章 预约定价协议第34-43页
    4.1 预约定价协议的定义和发展第34-36页
        4.1.1 预约定价协议的定义第34页
        4.1.2 预约定价协议的发展第34-36页
            4.1.2.1 日本:最早实行双边预约定价协议第35页
            4.1.2.2 美国:发布全球第一个专门的预约定价协议程第35-36页
            4.1.2.3 中国:双边预约定价协议刚刚起步第36页
    4.2 双边预约定价协议案例–沃尔玛第36-43页
        4.2.1 背景资料第36-37页
        4.2.2 动机与决策过程第37-38页
        4.2.3 审核评估会议第38-39页
        4.2.4 正式申请与单边协商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第39-40页
        4.2.5 双边协商过程第40页
        4.2.6 案例分析第40-41页
        4.2.7 结论第41-43页
第五章 降低转让定价风险的可能对策第43-50页
    5.1 企业制定转让定价策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第43-45页
        5.1.1 均衡性原则第43-44页
        5.1.2 统一性原则第44-45页
        5.1.3 谨慎性原则第45页
    5.2 在进行转让定价具体操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第45-48页
        5.2.1 选择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第45-46页
        5.2.2 积极制定转让定价审计的应对策略第46-48页
            5.2.2.1 转让定价审计的预防策略第46-47页
            5.2.2.2 转让定价审计过程中的应对策略第47页
            5.2.2.3 转让定价审计定案阶段的应对策略第47-48页
    5.3 结束语第48-49页
    5.4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56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FT公司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