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如果A,就B”句式考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7页
    一、选题源起第11-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主要思路第14-15页
    四、理论依据第15-16页
    五、创新之处第16页
    六、语料库来源第16-17页
第一章“如果A,就B”句式的语表形式第17-41页
    第一节 假设分句及其关系词语的形式特征第17-27页
        一、“如果”的替换第17-20页
        二、假设关系词语“如果”的省略第20-22页
        三、假设分句后面加“的话”第22-24页
        四、关系词语的重复出现第24-27页
    第二节 结果分句及其关系词语的形式特征第27-32页
        一、关系词语“就”与“便”的替换第27-30页
        二、“就”前边可以加“则”或“那”第30页
        三、结果分句中的“就”的省略第30-32页
        四、关系词语的重复出现第32页
    第三节“如果A,就B”句式整体的形式特征第32-41页
        一、前后两分句相互位移第32-33页
        二、省略结果分句,只保留假设分句第33-34页
        三、A、B是可比结构第34-38页
        四、假设分句和结果分句的的主语问题第38-41页
第二章“如果A,就B”句式的语里内容第41-56页
    第一节“如果A,就B”句式的条件性第41-42页
    第二节“如果A,就B”句式的预设性第42-45页
        一、相反预设第43页
        二、可能预设第43-45页
    第三节“如果A,就B”句式的认知层面第45-51页
        一、主观推测层面第49-51页
        二、客观反映层面第51页
    第四节“如果A,就B”句式A、B间的复合语义关系第51-56页
        一、因果型“如果”句中的复合语义关系第51-53页
        二、并列型“如果”句中的复合语义关系第53-54页
        三、转折型“如果”句中的复合语义关系第54-56页
第三章“如果A,就B”句式的语用价值第56-68页
    第一节 A客观真的情况下“如果”句的语用价值第58-60页
        一、A客观真,B客观真第58页
        二、A客观真,B客观假第58-59页
        三、A客观真,B客观上真假不定第59-60页
    第二节 A客观假的情况下“如果”句的语用价值第60-62页
        一、A客观假,B客观真第60页
        二、A客观假,B客观假第60-61页
        三、A客观假,B客观真假不定第61-62页
    第三节 A真假不定情况下“如果”句的语用价值第62-68页
        一、A客观上真假不定,B客观真第62-63页
        二、A客观上真假不定,B客观假第63-64页
        三、A客观上真假不定,B客观上真假不定第64-68页
第四章“如果”句和“如果说”句的比较第68-77页
    第一节 语表形式上的比较第68-70页
        一、“如果说”句式比“如果”句多了一个“说”第68-69页
        二、能否跟转折性词语连用第69-70页
        三、假设分句能否后置第70页
    第二节 语里内容的比较第70-74页
        一、两个句式表假设上面有所不同第70-71页
        二、两个句式在预设上面有所不同第71-72页
        三、在表示对比上面有所不同第72页
        四、表示选择关系时有所不同第72-73页
        五、表示应答关系时有所不同第73页
        六、用于解说时的不同第73页
        七、两个句式的认知层面是相同的第73-74页
    第三节“如果说”句式的语用价值第74-77页
        一、引出话题第75页
        二、用于解释说明第75-77页
结语第77-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
下一篇:贝克特戏剧中的追寻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