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9-11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3页 |
三、研究框架及创新 | 第13-16页 |
第一章 贝克特独特的生存体验和文化体悟 | 第16-30页 |
第一节 身份的边缘记忆 | 第16-21页 |
一、成长记忆 | 第16-18页 |
二、边缘体验 | 第18-21页 |
第二节“二战”的痛苦体验 | 第21-24页 |
一、战争体验 | 第21-22页 |
二、严肃的思考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巴黎的艺术浸染 | 第24-30页 |
一、艺术的熏陶 | 第24-28页 |
二、艺术的追求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西方文学史上追寻主题的流变与贝克特戏剧之追寻主题 | 第30-38页 |
第一节 西方文学中追寻主题的流变 | 第30-35页 |
一、传统文学中的追寻主题 | 第30-33页 |
二、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追寻主题 | 第33-34页 |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另类追寻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贝克特戏剧的追寻主题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贝克特戏剧文本的追寻主题解读 | 第38-62页 |
第一节 生理危机——追寻和谐主体 | 第38-45页 |
一、生理危机的文本表现 | 第38-40页 |
二、生理危机的内在动因 | 第40-45页 |
第二节 精神危机——追寻精神救赎 | 第45-51页 |
一、精神危机的文本表现 | 第45-48页 |
二、精神危机的主要动因 | 第48-51页 |
第三节 表达危机——寻求真实的表达方式 | 第51-62页 |
一、语言表达危机的文本表现 | 第51-56页 |
二、文本表现形式的思想根源 | 第56-62页 |
第四章 贝克特戏剧追寻主题的生成 | 第62-84页 |
第一节 碎片化、分裂式的游牧主体 | 第62-72页 |
一、主体分裂 | 第62-70页 |
二、记忆与重复中生成不可知的未来 | 第70-72页 |
第二节 逃逸强势语言后的意义增殖 | 第72-76页 |
一、贫乏化表达 | 第73-75页 |
二、意义增殖 | 第75-76页 |
第三节 追寻路径:冲破制约在混沌中追寻自我 | 第76-84页 |
一、自我追寻主题的生成 | 第76-79页 |
二、在快乐的逃逸中追寻自由 | 第79-84页 |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