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1.1 实践背景 | 第15-17页 |
1.2 理论背景 | 第17-18页 |
1.3 提出问题 | 第18-22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4-2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6.2 研究创新 | 第26-2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9-47页 |
2.1 互联网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变革 | 第29-31页 |
2.2 组织二元性 | 第31-36页 |
2.2.1 二元性的内涵 | 第31-32页 |
2.2.2 二元性的分类与测量 | 第32-34页 |
2.2.3 如何实现二元性 | 第34-36页 |
2.3 模块性 | 第36-40页 |
2.3.1 模块性的内涵 | 第36-37页 |
2.3.2 产品模块性 | 第37-39页 |
2.3.3 组织模块性 | 第39-40页 |
2.4 环境动态性 | 第40-42页 |
2.5 冗余资源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47-57页 |
3.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3.2 变量的操作定义 | 第48-49页 |
3.2.1 产品模块性 | 第48页 |
3.2.2 组织模块性 | 第48-49页 |
3.2.3 组织二元性 | 第49页 |
3.2.4 环境动态性 | 第49页 |
3.2.5 冗余资源 | 第49页 |
3.3 提出假设 | 第49-57页 |
3.3.1 产品模块性对组织模块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2 组织模块性对组织二元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3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 第52-54页 |
3.3.4 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 | 第54-57页 |
4 组织模块性与组织二元性:基于华为的案例研究 | 第57-83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7-64页 |
4.1.1 背景介绍 | 第57-61页 |
4.1.2 研究目的 | 第61-62页 |
4.1.3 案例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62-64页 |
4.2 华为发展历程 | 第64-68页 |
4.3 华为产品、组织结构、创新发展阶段划分 | 第68-78页 |
4.3.1 初创阶段 | 第68-70页 |
4.3.2 成长阶段 | 第70-72页 |
4.3.3 成熟阶段 | 第72-75页 |
4.3.4 变革阶段 | 第75-76页 |
4.3.5 新时期 | 第76-78页 |
4.4 案例讨论 | 第78-83页 |
5 问卷研究 | 第83-105页 |
5.1 变量测量 | 第83-84页 |
5.1.1 产品模块性和组织模块性 | 第83页 |
5.1.2 环境动态性和冗余资源 | 第83-84页 |
5.1.3 组织二元性 | 第84页 |
5.1.4 控制变量 | 第84页 |
5.1.5 问卷设计 | 第84页 |
5.2 研究样本 | 第84-86页 |
5.3 工具检验 | 第86-91页 |
5.3.1 产品模块性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86-87页 |
5.3.2 组织模块性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87-88页 |
5.3.3 产品架构层面创新行为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88-89页 |
5.3.4 产品组件层面创新行为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89页 |
5.3.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89-90页 |
5.3.6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与相关系数 | 第90-91页 |
5.4 假设检验 | 第91-99页 |
5.4.1 产品模块性与组织模块性 | 第91-92页 |
5.4.2 组织模块性与二元性 | 第92-93页 |
5.4.3 组织模块性的中介效应 | 第93-94页 |
5.4.4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 第94-96页 |
5.4.5 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 | 第96-97页 |
5.4.6 关于产品模块性与组织模块性关系数据分析结果 | 第97-98页 |
5.4.7 关于组织模块性与组织二元性关系数据分析结果 | 第98-99页 |
5.5 结果讨论 | 第99-105页 |
5.5.1 产品模块性对组织模块性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5.2 组织模块性对组织二元性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5.3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 第102-103页 |
5.5.4 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 | 第103-105页 |
6 总结 | 第105-11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106-107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107-108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附录 | 第125-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