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资源保存理论 | 第12页 |
二、社会胜任模式 | 第12-13页 |
三、生态学模式 | 第13页 |
四、匹配—不匹配模型 | 第13页 |
五、习得性无助论 | 第13-14页 |
六、我国研究理论模型 | 第14页 |
第四节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4-20页 |
二、已有研究反映出的问题 | 第20-21页 |
三、本研究的假设 | 第21-22页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一、35 岁以下中职教师 | 第22页 |
二、职业倦怠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3-2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3页 |
二、研究主要思路 | 第23-2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研究实施 | 第25-29页 |
一、研究工具的编制 | 第25-26页 |
二、量表控制与分析 | 第26-27页 |
三、质量控制 | 第27-28页 |
四、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昆明市35岁以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 第29-62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 第29-52页 |
一、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分析 | 第29-31页 |
二、调查总体状况分析 | 第31-32页 |
三、个体因素对昆明市35岁以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 第32-51页 |
四、学校管理调查 | 第51-52页 |
五、昆明市35岁以下中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小结 | 第52页 |
第二节 学校管理层访谈 | 第52-55页 |
一、访谈意图 | 第52-53页 |
二、样本选择 | 第53页 |
三、部分访谈记录 | 第53-55页 |
四、访谈内容分析 | 第55页 |
第三节 昆明市中职教师职业倦怠访谈 | 第55-58页 |
一、访谈意图 | 第55-56页 |
二、样本选择 | 第56页 |
三、部分访谈记录 | 第56-58页 |
四、访谈内容分析 | 第58页 |
第四节 昆明市35岁以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发现与比较发现的问题 | 第58-62页 |
一、与国内另两个城市调查结果的比较 | 第59-60页 |
二、调查与比较发现的问题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昆明市35岁以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各管理角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75页 |
第一节 政府组织管理角度 | 第62-66页 |
一、教育不均衡影响中职学校发展 | 第62-63页 |
二、国家招生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导致学校生存困难 | 第63页 |
三、中职学校社会声誉低导致中职教师社会地位低 | 第63-65页 |
四、政府对中职学生就业扶持政策不到位 | 第65页 |
五、35 岁以下中职教师待遇差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学校管理角度 | 第66-72页 |
一、专业设置 | 第66-67页 |
二、教师队伍管理 | 第67-70页 |
三、学生管理 | 第70-72页 |
第三节 教师个人管理角度 | 第72-75页 |
一、工作压力大 | 第72-73页 |
二、班主任工作难以开展 | 第73页 |
三、心理落差大 | 第73-74页 |
四、教师的自我管理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昆明市35岁以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对策思考与讨论 | 第75-85页 |
第一节 管理对策思考 | 第75-83页 |
一、政府管理角度 | 第75-77页 |
二、学校管理角度 | 第77-81页 |
三、教师自我管理角度 | 第81-83页 |
第二节 研究小结 | 第83-85页 |
一、本次主要研究成果小结 | 第83-84页 |
二、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84-85页 |
结束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附录 | 第88-94页 |
附录一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 第88-92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92-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