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1-14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2.2 核心概念的表述方式 | 第16-17页 |
2.3 核心概念已有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3.1 核心概念建构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2 核心概念比较研究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第3章 两套教材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19-31页 |
3.1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19页 |
3.2 法国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19-30页 |
3.2.1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核心概念确立的思路 | 第19-20页 |
3.2.2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20-23页 |
3.2.3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电学部分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23-25页 |
3.2.4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光学部分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25-26页 |
3.2.5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热学部分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26-28页 |
3.2.6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近代物理学部分核心概念的确立 | 第28-30页 |
3.2.7 桦榭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特有章节分析 | 第30页 |
3.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中法高中物理教材中核心概念设置的比较——以“能量、动量守恒”概念系统为例 | 第31-48页 |
4.1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的比较 | 第31-33页 |
4.1.1 “能量、动量守恒”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1-32页 |
4.1.2 “能量、动量守恒”在桦榭版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2页 |
4.1.3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的比较结果 | 第32-33页 |
4.2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承担的教学目标比较 | 第33-36页 |
4.2.1 “能量、动量守恒”在人教版教材中设置的教学目标 | 第33-34页 |
4.2.2 “能量、动量守恒”在桦榭版教材中设置的教学目标 | 第34-36页 |
4.2.3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设置的教学目标比较结果 | 第36页 |
4.3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比较 | 第36-41页 |
4.3.1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 | 第36-39页 |
4.3.2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的呈现顺序比较 | 第39-41页 |
4.3.3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比较结果 | 第41页 |
4.4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设置的习题形式和作用比较 | 第41-48页 |
4.4.1 “能量、动量守恒”在人教版教材中设置的习题形式和作用 | 第42页 |
4.4.2 “能量、动量守恒”在桦榭版教材中设置的习题形式和作用 | 第42-47页 |
4.4.3 “能量、动量守恒”在两套教材中设置的习题形式和作用的比较结果 | 第47-48页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研究的结论 | 第48-4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1 | 第52-56页 |
附录2 | 第56-58页 |
附录3 | 第58-60页 |
附录4 | 第60-61页 |
附录5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