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非法行医治理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非法行医治理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2 研究结构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1 非法行医 | 第23页 |
2.1.2 非法行医法律界定 | 第23-24页 |
2.1.3 非法行医的监管机制 | 第24-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5-27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7-29页 |
3 闽侯县非法行医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 | 第29-47页 |
3.1 闽侯县人口、医疗资源地域分布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情况 | 第29-30页 |
3.2 闽侯县非法行医查处情况 | 第30-35页 |
3.2.1 无证行医案件情况 | 第30-33页 |
3.2.2 有证医疗机构非法行医案件情况 | 第33-35页 |
3.3 闽侯县居民对非法行医认知和态度等情况 | 第35-47页 |
3.3.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3.3.2 居民对非法行医的认知情况 | 第36-47页 |
4 闽侯县非法行医存在原因分析 | 第47-54页 |
4.1 非法行医有存在的市场空间 | 第47-48页 |
4.1.1 部分民众缺乏卫生常识,对非法行医危害认识不足 | 第47页 |
4.1.2 非法行医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部分患者的需求 | 第47-48页 |
4.1.3 非法行医利润可观,违法成本低 | 第48页 |
4.2 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不完善 | 第48-50页 |
4.2.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 第48-49页 |
4.2.2 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49-50页 |
4.2.3 部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50页 |
4.3 非法行医治理难度大 | 第50-54页 |
4.3.1 非法行医行为日趋隐蔽,执法难度大 | 第50-51页 |
4.3.2 "互联网+"新形势下,非法行医形成新特点 | 第51-52页 |
4.3.3 卫生监督监管任务重,人员配备不足 | 第52页 |
4.3.4 职能部门联动机制缺乏,未能形成合力 | 第52-54页 |
5 建立闽侯县非法行医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54-61页 |
5.1 压缩非法行医存在的市场空间 | 第54-55页 |
5.1.1 加大宣传,普及日常卫生常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 第54页 |
5.1.2 加强对城郊结合部租赁住房的管理 | 第54-55页 |
5.1.3 拓宽举报渠道,形成全社会共治非法行医格局 | 第55页 |
5.2 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 第55-58页 |
5.2.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 | 第55-56页 |
5.2.2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 | 第56-57页 |
5.2.3 完善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可执行力 | 第57-58页 |
5.3 加大非法行医的监管力度 | 第58-61页 |
5.3.1 加大非法行医整治力度,创新非法行医治理模式 | 第58-59页 |
5.3.2 规范"互联网+"移动医疗,填补监管空白 | 第59页 |
5.3.3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 | 第59-60页 |
5.3.4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综合治理非法行医 | 第60-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A 闽侯县非法行医治理工作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附录B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