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 第10-11页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留守中学生 | 第13-15页 |
2.1.1 留守中学生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留守方式 | 第14页 |
2.1.3 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 自我效能感 | 第15-19页 |
2.2.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功能 | 第16-17页 |
2.2.3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1 被试 | 第19页 |
3.2 测量工具 | 第19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9页 |
3.4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5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0-26页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20页 |
4.2 农村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是否留守上的差异 | 第20-22页 |
4.3 农村留守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2-26页 |
4.3.1 农村留守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 第22页 |
4.3.2 农村留守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 第22-23页 |
4.3.3 农村留守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留守方式差异 | 第23-26页 |
5 讨论 | 第26-33页 |
5.1 农村留守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 第26-27页 |
5.2 留守与非留守的影响 | 第27-28页 |
5.3 人口学变量作为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5.3.1 性别 | 第28页 |
5.3.2 年级 | 第28-29页 |
5.3.3 留守方式 | 第29-30页 |
5.4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5.4.1 农村留守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 | 第30-31页 |
5.4.2 农村留守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功能 | 第31页 |
5.4.3 农村留守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6 研究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1 | 第36-37页 |
附录2 | 第37-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