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建模与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能量收集和能量管理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网络连通性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8-20页
第2章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通性模型第20-32页
    2.1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图模型第20-23页
        2.1.1 复杂网络及E-R随机图理论第20-22页
        2.1.2 基于E-R随机图的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建模第22-23页
    2.2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模型第23-28页
        2.2.1 网络连通性定义第23-25页
        2.2.2 网络连通性的定理和推论第25-28页
    2.3 以sink为中心的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模型第28-31页
        2.3.1 节点间连通性定义第28-29页
        2.3.2 连通性的定理和推论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通性计算方法第32-49页
    3.1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的度量标准定义第32-33页
    3.2 网络连通性问题的形式化描述第33页
    3.3 基于随机完全图的子图概率法第33-35页
        3.3.1 子图概率法的主要思想及过程第33-34页
        3.3.2 子图概率法的复杂度分析第34-35页
    3.4 基于随机完全图的路径概率法第35-39页
        3.4.1 路径概率法的主要思想及过程第35-39页
        3.4.2 路径概率法的复杂度分析第39页
    3.5 仿真统计法第39-43页
        3.5.1 仿真统计法的主要思想及过程第39-42页
        3.5.2 仿真统计法的复杂度分析第42-43页
    3.6 算法的对比分析第43-48页
        3.6.1 基于简单结构的算法执行结果对比分析第43-45页
        3.6.2 基于复杂结构的算法执行结果对比分析第45-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分析与优化第49-64页
    4.1 节点密度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分析第49-51页
        4.1.1 节点密度仿真实验设计第49页
        4.1.2 节点密度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51页
    4.2 通信半径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分析第51-54页
        4.2.1 通信半径仿真实验设计第51-52页
        4.2.2 通信半径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2-54页
    4.3 节点可工作概率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4.3.1 节点可工作概率仿真实验设计第54-55页
        4.3.2 节点可工作概率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5-56页
    4.4 链路可建立概率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分析第56-59页
        4.4.1 链路可建立概率仿真实验设计第56-57页
        4.4.2 链路可建立概率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59页
    4.5 多因素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分析第59-61页
        4.5.1 多因素综合仿真实验设计第59页
        4.5.2 多因素综合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9-61页
    4.6 sink节点位置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分析第61-63页
        4.6.1 sink节点位置仿真实验设计第61-62页
        4.6.2 sink节点位置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4-82页
    5.1 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第64-66页
    5.2 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第66-72页
        5.2.1 仿真平台的结构设计第66页
        5.2.2 仿真平台的实现与界面展示第66-72页
    5.3 基于e Z430-RF2500-SHE的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第72-81页
        5.3.1 硬件平台的介绍及开发环境的搭建第72-75页
        5.3.2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结构设计第75-76页
        5.3.3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实现与界面展示第76-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NV与选择性剪接及疾病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代词消解及其在问答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