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0.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0.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0.3.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1.1 不当督导的相关研究 | 第14-21页 |
1.1.1 不当督导的概念 | 第14页 |
1.1.2 不当督导的概念区分 | 第14-17页 |
1.1.3 不当督导的前因变量研究 | 第17-18页 |
1.1.4 不当督导的结果变量研究 | 第18-20页 |
1.1.5 不当督导的测量 | 第20-21页 |
1.2 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1-25页 |
1.2.1 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提出 | 第21-22页 |
1.2.2 组织公民行为的分类 | 第22-23页 |
1.2.3 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 | 第23-25页 |
1.2.4 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 | 第25页 |
1.3 组织承诺 | 第25-31页 |
1.3.1 组织承诺的概念提出 | 第25-26页 |
1.3.2 组织承诺的分类 | 第26-27页 |
1.3.3 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研究 | 第27-29页 |
1.3.4 组织承诺的结果变量研究 | 第29-30页 |
1.3.5 组织承诺的测量 | 第30-31页 |
2.研究假设 | 第31-3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2.1.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31页 |
2.1.2 心理契约理论 | 第31-32页 |
2.1.3 公平理论 | 第32页 |
2.1.4 组织认同理论 | 第32页 |
2.2 不当督导、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的相关假设 | 第32-35页 |
2.2.1 不当督导、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的相关假设 | 第32-33页 |
2.2.2 情感承诺对不当督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 | 第33页 |
2.2.3 持续承诺对不当督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 | 第33页 |
2.2.4 规范承诺对不当督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 | 第33-35页 |
3.研究设计 | 第35-37页 |
3.1 研究架构 | 第3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3.3 数据收集 | 第35-37页 |
4.研究分析 | 第37-45页 |
4.1 描述性分析 | 第37-38页 |
4.2 信度、效度分析 | 第38-42页 |
4.2.1 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4.2.2 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 第39-42页 |
4.3 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 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5.验证假设 | 第45-47页 |
5.1 不当督导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检验 | 第45页 |
5.2 情感承诺对不当督导和组织公民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45-46页 |
5.3 继续承诺对不当督导和组织公民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46页 |
5.4 规范承诺对不当督导和组织公民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46-47页 |
6.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6.1.1 不当督导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 第47页 |
6.1.2 组织承诺对不当督导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7-48页 |
6.2 建议 | 第48-50页 |
6.2.1 对于管理者的建议 | 第48-49页 |
6.2.2 对于员工的建议 | 第49-50页 |
7.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7.1 研究创新点 | 第50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