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三、核心概念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1-44页 |
| 一、调查对象、范围与方法 | 第21-22页 |
| 二、学生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33页 |
| 三、教师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41页 |
| 四、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 第二章“假语文”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第44-58页 |
| 一、表演性质过强的公开课 | 第44-48页 |
| 二、教学设计预设性过强 | 第48-52页 |
| 三、缺乏逻辑性的课堂 | 第52-56页 |
| 四、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 | 第56-58页 |
| 第三章“真语文”理念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 第58-78页 |
| 一、“真语文”教学的关键是“真教师” | 第58-74页 |
| (一)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 第58-65页 |
| (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形式 | 第65-67页 |
| (三)教好古诗文要做到“真评价” | 第67-70页 |
| (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 第70-74页 |
| 二、“真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学生” | 第74-78页 |
| (一)养成良好的古诗文学习习惯 | 第75页 |
| (二)学好古诗文首先要培养“真兴趣” | 第75-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A | 第82-84页 |
| 附录B | 第84-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作者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