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緒論 | 第11-16页 |
第一節 張舜徽及其鄭學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節 《演釋名》的成書和版本 | 第12-13页 |
第三節 《演釋名》的研究現狀 | 第13-15页 |
第四節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演釋名》體例及內容 | 第16-37页 |
第一節 《演釋名》與《釋名》分類對比 | 第16-20页 |
第二節 《演釋名》釋詞體例舉隅 | 第20-37页 |
一、聲訓 | 第20-32页 |
二、語轉 | 第32-35页 |
三、合音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演釋名》的語源研究方法及其特色 | 第37-52页 |
第一節《演釋名》語源研究方法 | 第37-44页 |
一、從多個角度對事物的命名之由進行推求 | 第37-39页 |
二、運用字形、方言、地方風俗等語言外因素作為佐證 | 第39-41页 |
三、以“聲音”通訓詁,把聲訓、合音和語轉統一起來 | 第41-43页 |
四、以“聲訓”為經,以“聲轉”為緯的立體詞源詞族推聯 | 第43-44页 |
第二節 張舜徽的語源研究特色 | 第44-52页 |
一、有明確的系聯同族詞和推源的意識 | 第44-45页 |
二、補訂《釋名》聲訓,繼承中有發展 | 第45-47页 |
三、堅持了音義並重的聲訓分析體例,重聲輕韻 | 第47-49页 |
四、用“一詞兩訓”明確被釋詞意義 | 第49-52页 |
第三章 《演釋名》同源詞匯總及論證 | 第52-63页 |
第一節 《演釋名》已被論證的同源詞匯總 | 第52-53页 |
第二節 《演釋名》系聯同源詞論證舉隅 | 第53-63页 |
一、同源詞驗證的標準 | 第53-55页 |
二、同源詞疏證舉隅 | 第55-63页 |
第四章 《演釋名》簡評 | 第63-68页 |
結語 | 第68-69页 |
參考文獻 | 第69-71页 |
附錄 | 第71-80页 |
後記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