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大病医疗保险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3 国外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15-17页 |
1.2.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19-26页 |
2.1 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2.1.1 制度定位 | 第19页 |
2.1.2 基本原则 | 第19页 |
2.1.3 保障范围 | 第19-20页 |
2.1.4 筹资机制 | 第20页 |
2.1.5 运行机制 | 第20-21页 |
2.2 我国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 | 第21-22页 |
2.3 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酒泉市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 | 第26-34页 |
3.1 酒泉市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1 甘肃省大病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6页 |
3.1.2 酒泉市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情况 | 第26-27页 |
3.2 酒泉市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2.1 筹资水平仍然较低 | 第28页 |
3.2.2 筹资渠道单一,基金的可持续性存在隐忧 | 第28-29页 |
3.2.3 解决患者因病致贫的能力仍然不足 | 第29页 |
3.2.4 商业保险机构赔付质量受到影响 | 第29-30页 |
3.2.5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服务水平不高 | 第30-31页 |
3.3 酒泉市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3.3.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二元化结构 | 第31页 |
3.3.2 统筹层次低带来不确定性 | 第31-32页 |
3.3.3 支付标准的“准普惠型” | 第32页 |
3.3.4 对商业保险的监督管理措施还不够细化 | 第32-33页 |
3.3.5 社区预防康复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完善酒泉市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 第34-40页 |
4.1 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 第34-35页 |
4.1.1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 第34页 |
4.1.2 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 | 第34-35页 |
4.1.3 建立统一的待遇标准和调整机制 | 第35页 |
4.1.4 建立和完善大病保险信息平台 | 第35页 |
4.2 完善大病保险筹资机制 | 第35-36页 |
4.2.1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制度 | 第35-36页 |
4.2.2 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筹资体系 | 第36页 |
4.2.3 统一制度覆盖,提高筹资水平 | 第36页 |
4.2.4 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 第36页 |
4.3 健全大病保险支付标准制度和大病救助机制 | 第36-37页 |
4.3.1 建立医疗费用申报制和按收入支付标准制度 | 第36-37页 |
4.3.2 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 第37页 |
4.4 完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管理监管机制 | 第37-38页 |
4.4.1 强化费用支出分析机制 | 第37页 |
4.4.2 细化、优化稽核监管举措 | 第37-38页 |
4.4.3 构建大病保险风险共担机制 | 第38页 |
4.5 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 第3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