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概念界定 | 第8-9页 |
2.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3.国内喜剧电影中悲剧意识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创新性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笑与泪交错的喜剧光影世界 | 第14-20页 |
(一)新世纪以前国产喜剧电影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1.喜剧电影的早期雏形 | 第14页 |
2.30—40 年代社会喜剧 | 第14页 |
3.十七年电影 | 第14-15页 |
4.新时期通俗喜剧(70 年代末到80年代) | 第15页 |
5.90 年代喜剧电影的新格局 | 第15-16页 |
(二)悲剧意识的来源 | 第16-20页 |
1.喜剧电影中的悲剧性来源 | 第16-18页 |
2.新世纪以前悲剧意识的发展脉络 | 第18页 |
3.新世纪悲剧意识的核心——认同机制 | 第18-20页 |
二、新世纪国产喜剧电影类型演变与悲剧意识的审美嬗变 | 第20-29页 |
(一)90 年代小人物悲喜剧的延续(2000 年-2005 年) | 第20-22页 |
1.新世纪初黑色幽默的悲喜剧初现端倪 | 第20-21页 |
2.都市喜剧的新题材探索 | 第21-22页 |
(二)2006 年小成本喜剧电影的边缘化悲剧内涵 | 第22-24页 |
1.小成本喜剧中人物所处的社会语境的改变 | 第22-23页 |
2.歌舞喜剧和公路喜剧的崭露头角 | 第23-24页 |
3.风格导演创作上的停滞 | 第24页 |
(三)2010 年—2014 年新媒体语境下喜剧电影的变革 | 第24-26页 |
1.网络电影开启了“消费青春”的悲剧建构热潮 | 第24-25页 |
2.小成本电影的过渡期 | 第25页 |
3.“消费神话喜剧”的新时代 | 第25-26页 |
(四)2015 年以来都市传奇喜剧占领市场 | 第26-29页 |
1.都市群体的怀旧意识的表达 | 第26-27页 |
2.都市传奇喜剧的宿命悲剧意识 | 第27-29页 |
三、悲剧意识在新世纪喜剧电影中的建构 | 第29-37页 |
(一)题材的设定 | 第29-32页 |
1.喜剧电影题材的多元性 | 第29-31页 |
2.近似题材电影中悲剧意识的差异化表达 | 第31-32页 |
(二)喜剧电影中人物的塑造 | 第32-34页 |
1.边缘人物塑造的三层认同手段 | 第32-33页 |
2.英雄式人物的牺牲精神 | 第33-34页 |
3.都市群像的狂欢化塑造 | 第34页 |
(三)喜剧电影的悲剧性情境建构 | 第34-37页 |
四、新世纪国产喜剧电影中悲剧意识建构的双重语境 | 第37-42页 |
(一)社会语境 | 第37-39页 |
1.消费市场影响下新世纪喜剧电影的创作环境转变 | 第37-38页 |
2.受众群体的社会阶层的转变 | 第38-39页 |
(二)文化语境 | 第39-42页 |
1.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意识表达 | 第39-40页 |
2.满足现代受众的审美诉求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