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推进装置论文--螺旋桨论文

考虑桨毂影响的螺旋桨最佳环量设计方法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6页
        1.2.1 螺旋桨理论方法研究进展第8-11页
        1.2.2 螺旋桨最佳环量设计方法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3 升力线理论中桨毂影响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理论背景及计算模型第18-39页
    2.1 理论背景第18-20页
    2.2 螺旋桨最佳环量升力线设计方法第20-28页
        2.2.1 坐标系定义第21页
        2.2.2 离散化升力线模型第21-23页
        2.2.3 诱导速度计算第23-25页
        2.2.4 水动力螺距角迭代计算第25-26页
        2.2.5 推力系数和功率系数计算第26页
        2.2.6 变分法求解最佳环量分布第26-28页
    2.3 螺旋桨设计中桨毂影响的考虑第28-36页
        2.3.1 桨毂影响问题的描述第28-29页
        2.3.2 桨毂影响问题的处理方法第29-36页
    2.4 螺旋桨环量计算及水动力性能分析方法第36-38页
        2.4.1 升力线方法第36-37页
        2.4.2 面元法第37页
        2.4.3 CFD方法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设计与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第39-53页
    3.1 概述第39页
    3.2 计算模型中的数值问题第39-43页
        3.2.1 升力线数值方法产生的奇性问题第39-41页
        3.2.2 尾涡诱导速度计算中的数值问题第41-43页
    3.3 数值升力线模型网格划分方式的选择第43-49页
        3.3.1 不考虑桨毂影响的情况第44-45页
        3.3.2 应用镜像法考虑桨毂影响的情况第45-47页
        3.3.3 应用面元法考虑桨毂影响的情况第47-49页
    3.4 最佳环量设计方法可靠性验证第49-51页
    3.5 性能分析方法可靠性验证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考虑桨毂影响的螺旋桨最佳环量设计第53-66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面元法考虑桨毂影响的耦合设计方法的应用第53-57页
        4.2.1 最佳环量设计第53-55页
        4.2.2 桨叶几何形状设计第55-56页
        4.2.3 设计桨水动力性能分析第56-57页
    4.3 桨毂影响的参数化分析第57-62页
        4.3.1 不同进速系数下考虑桨毂的最佳环量设计第57-59页
        4.3.2 桨毂半径对最佳环量设计的影响第59-60页
        4.3.3 桨毂长度对最佳环量设计的影响第60-61页
        4.3.4 桨毂锥度对最佳环量设计的影响第61-62页
    4.4 伴流影响下的螺旋桨最佳环量设计第62-65页
        4.4.1 轴向伴流影响下的螺旋桨最佳环量设计第62-64页
        4.4.2 切向伴流影响下的螺旋桨最佳环量设计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螺旋桨环量分布形式研究第66-72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给定环量的螺旋桨升力线设计方法第66-67页
    5.3 基于CFD的螺旋桨环量计算方法第67-68页
    5.4 图谱设计结果及最佳环量分析第68-71页
        5.4.1 某散货船螺旋桨图谱设计结果第68-69页
        5.4.2 最佳环量分布设计结果第69-70页
        5.4.3 给定环量分布设计结果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设计分析中桨毂诱导阻力的讨论第72-76页
    6.1 引言第72页
    6.2 最佳环量设计中桨毂诱导阻力计算结果第72-74页
    6.3 不同环量分布螺旋桨桨毂诱导阻力计算第74页
    6.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7.1 结论第76-77页
    7.2 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国家生态文明县”长泰县为例
下一篇: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