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指人后缀、类后缀探析
附件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5页 |
1.2.1 汉语词缀、类词缀的研究 | 第9-14页 |
1.2.2 汉语指人后缀、类后缀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范围、方法及语料 | 第15-16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语料来源 | 第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5 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对策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指人后缀、类后缀的界定 | 第17-32页 |
2.0 引言 | 第17页 |
2.1 词缀、类词缀的界定标准 | 第17-19页 |
2.2 指人后缀、类后缀的范围 | 第19-31页 |
2.2.1 已有指人后缀、类后缀的范围 | 第20-23页 |
2.2.2 新兴指人后缀、类后缀的界定 | 第23-31页 |
2.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指人后缀、类后缀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32-58页 |
3.0 引言 | 第32页 |
3.1 后缀、类后缀产生途径的分类 | 第32-47页 |
3.1.1 指人名词虚化而来的后缀、类后缀 | 第32-40页 |
3.1.2 由表亲属关系的词虚化而来的类后缀 | 第40-42页 |
3.1.3 通过隐喻、转喻演化而来的类后缀 | 第42-46页 |
3.1.4 通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产生的类后缀 | 第46-47页 |
3.2 后缀、类后缀的感情色彩的分类 | 第47-53页 |
3.2.1 具有明显褒义色彩的后缀、类后缀 | 第47-50页 |
3.2.2 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后缀、类后缀 | 第50-52页 |
3.2.3 具有中性色彩的类后缀 | 第52-53页 |
3.3 不同角度后缀、类后缀的特点 | 第53-57页 |
3.3.1 从产生途径看后缀、类后缀的特点 | 第54-55页 |
3.3.2.从感情色彩看后缀、类后缀的特点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汉语词缀化倾向 | 第58-69页 |
4.0 引言 | 第58页 |
4.1 汉语词缀化及其类型 | 第58-59页 |
4.2 汉语词缀化的理据 | 第59-67页 |
4.2.1 词根词缀化的内部原因 | 第60-64页 |
4.2.2 词根词缀化的外部因素 | 第64-67页 |
4.3 汉语词语的词缀化倾向 | 第67-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