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语录》虚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陆九渊与《象山语录》 | 第8-9页 |
第二节 《象山语录》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数量统计法 | 第12页 |
二、静态描写法 | 第12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虚词的界定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副词 | 第14-79页 |
第一节 副词综述 | 第14-15页 |
第二节《象山语录》副词的分类描述 | 第15-65页 |
一、时间副词 | 第15-31页 |
二、程度副词 | 第31-38页 |
三、范围副词 | 第38-47页 |
四、否定副词 | 第47-51页 |
五、频率副词 | 第51-54页 |
六、语气副词 | 第54-63页 |
七、情态副词 | 第63-64页 |
八、敬谦副词 | 第64-65页 |
第三节《象山语录》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65-77页 |
一、时间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65-68页 |
二、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68-70页 |
三、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70-72页 |
四、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72-73页 |
五、频率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73-74页 |
六、语气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74-76页 |
七、情态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76-77页 |
八、敬谦副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特点 | 第77页 |
第四节《象山语录》副词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二章 介词 | 第79-89页 |
第一节 介词综述 | 第79页 |
第二节《象山语录》介词的分类描述 | 第79-87页 |
一、引介处所介词 | 第79-81页 |
二、引介对象介词 | 第81-84页 |
三、引介时间介词 | 第84-85页 |
四、引介工具、方式介词 | 第85-86页 |
五、引介原因介词 | 第86-87页 |
第三节《象山语录》介词小结 | 第87-89页 |
第三章 连词 | 第89-102页 |
第一节 连词综述 | 第89页 |
第二节《象山语录》连词分类描述 | 第89-99页 |
一、并列连词 | 第89-91页 |
二、递进连词 | 第91-92页 |
三、让步连词 | 第92-93页 |
四、顺承连词 | 第93-95页 |
五、转折连词 | 第95-97页 |
六、因果连词 | 第97-98页 |
七、假设连词 | 第98-99页 |
第三节《象山语录》连词小结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助词 | 第102-109页 |
第一节 助词综述 | 第102页 |
第二节《象山语录》助词分类描述 | 第102-107页 |
一、动态助词、结构助词 | 第102-103页 |
二、语气助词 | 第103-107页 |
第三节《象山语录》结构助词小结 | 第107-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