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表面织构在活塞环上的国内外进展 | 第12-16页 |
1.3 表面织构加工技术 | 第16-17页 |
1.4 项目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活塞环表面织构混合润滑模型的建立 | 第20-32页 |
2.1 表面织构活塞环-缸套几何模型 | 第20-21页 |
2.2 活塞环-缸套组件的运动模型 | 第21-22页 |
2.3 运动副间润滑流动控制方程 | 第22-29页 |
2.3.1 平均雷诺方程 | 第22-24页 |
2.3.2 微凸体接触方程 | 第24页 |
2.3.3 油膜厚度方程 | 第24-27页 |
2.3.4 活塞环径向载荷平衡方程 | 第27-28页 |
2.3.5 运动副间的摩擦力及摩擦功率 | 第28页 |
2.3.6 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2.4 数学方程的无量纲化与离散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织构类型的活塞环润滑摩擦性能研究 | 第32-39页 |
3.1 计算参数 | 第32-34页 |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3.2.1 最小膜厚比与油膜压力分布 | 第34-36页 |
3.2.2 无量纲摩擦力 | 第36-37页 |
3.2.3 无量纲摩擦功率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圆形凹坑织构活塞环的润滑性能研究 | 第39-57页 |
4.1 凹坑直径对织构环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4.1.1 最小膜厚比 | 第39-40页 |
4.1.2 无量纲摩擦力和摩擦损失功率 | 第40-41页 |
4.2 凹坑面积占有率对织构环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1 最小膜厚比 | 第42页 |
4.2.2 无量纲摩擦力 | 第42-43页 |
4.3 凹坑深度对织构环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43-49页 |
4.3.1 最小膜厚比 | 第44-45页 |
4.3.2 无量纲摩擦力及其平均值 | 第45-47页 |
4.3.3 无量纲摩擦损失功率及摩擦功 | 第47-49页 |
4.4 变深度凹坑活塞环表面的润滑性能 | 第49-57页 |
4.4.1 最小膜厚比 | 第49页 |
4.4.2 无量纲摩擦力 | 第49-50页 |
4.4.3 无量纲摩擦损失功率 | 第50-51页 |
4.4.4 变深度凹坑减摩作用机理解释 | 第51页 |
4.4.5 变深度与同一深度凹坑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对比 | 第51-53页 |
4.4.6 变深度凹坑活塞环与桶面环润滑性能的对比 | 第53-57页 |
第五章 微织构活塞环的激光加工工艺研究 | 第57-64页 |
5.1 激光加工设备 | 第57-59页 |
5.2 激光加工工艺试验 | 第59-62页 |
5.3 活塞环样件激光加工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激光织构活塞环的发动机倒拖试验研究 | 第64-70页 |
6.1 试验设备与测量仪器 | 第64-65页 |
6.2 试验流程 | 第65-66页 |
6.3 倒拖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6.3.1 无织构矩形环与桶面环摩擦性能对比 | 第67页 |
6.3.2 同一深度凹坑矩形环与桶面环摩擦性能对比 | 第67-68页 |
6.3.3 变深度凹坑矩形环与桶面环摩擦性能对比 | 第68-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总结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