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自我妨碍的概念 | 第12页 |
2.2 自我妨碍的分类 | 第12-13页 |
2.3 自我妨碍的动机理论 | 第13-14页 |
2.3.1 自我价值理论 | 第13页 |
2.3.2 印象整饰理论 | 第13-14页 |
2.3.3 情绪理论 | 第14页 |
2.4 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2.4.1 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 | 第14-15页 |
2.4.2 自我妨碍与自尊 | 第15-16页 |
2.4.3 自我妨碍与归因 | 第16页 |
2.4.4 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 | 第16-17页 |
2.4.5 其他与自我妨碍有关的研究 | 第17-18页 |
2.5 自我妨碍的测量 | 第18-20页 |
2.5.1 问卷法 | 第18-19页 |
2.5.2 实验法 | 第19-20页 |
2.6 自我妨碍的干预 | 第20-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3.4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5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2-23页 |
3.6 研究过程 | 第23-24页 |
3.6.1 查阅文献,设计团辅方案 | 第23页 |
3.6.2 招募研究被试 | 第23-24页 |
3.6.3 进行团体辅导干预 | 第24页 |
3.6.4 进行追踪测试 | 第24页 |
3.6.5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24页 |
3.7 自我妨碍团体辅导方案 | 第24-28页 |
3.7.1 团体辅导设计 | 第24页 |
3.7.2 自我妨碍相关理论与团辅内容的结合 | 第24-26页 |
3.7.3 团体辅导方案大纲 | 第26-2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8-35页 |
4.1 定量分析 | 第28-33页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差异比较 | 第28页 |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 | 第28-29页 |
4.1.3 实验组和对照组追踪测差异比较 | 第29页 |
4.1.4 实验组前测、后测、追踪测方差分析 | 第29-31页 |
4.1.5 对照组前测、后测、追踪测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4.1.6 团体辅导自我评价 | 第32-33页 |
4.2 定性分析 | 第33-35页 |
4.2.1 团体成员主观反馈 | 第33-34页 |
4.2.2 领导者的观察评估 | 第34-35页 |
5. 讨论 | 第35-38页 |
5.1 被试在自我妨碍总分上的变化讨论 | 第35页 |
5.2 被试在声称内归因自我妨碍得分上的变化讨论 | 第35页 |
5.3 被试在声称外归因自我妨碍、行为内归因自我妨碍和想象的抬举他人维度得分上的变化讨论 | 第35-36页 |
5.4 被试在行为外归因自我妨碍得分上的变化讨论 | 第36页 |
5.5 被试在实际的抬举他人得分上的变化讨论 | 第36-38页 |
6. 总结 | 第38-40页 |
6.1 研究创新 | 第38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38-39页 |
6.3 展望 | 第39-40页 |
7.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