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20-48页
    第一节 立论依据第20-28页
        一、研究背景第21-25页
        二、研究意义第25-28页
    第二节 概念界说第28-33页
        一、目的与目标第28-29页
        二、教学目标第29-30页
        三、地理教学目标第30页
        四、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第30-32页
        五、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第32-33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33-43页
        一、研究现状第33-39页
        二、简要述评第39-43页
    第四节 研究框架第43-48页
        一、研究目标第43页
        二、研究内容第43-44页
        三、研究思路第44-45页
        四、研究方法第45-48页
第一章 现状检视:走进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场域第48-75页
    第一节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研究过程第48-55页
        一、确定研究主题第49页
        二、确定研究对象第49-50页
        三、收集相关资料第50-54页
        四、聚合分析信息第54-55页
        五、归纳相关结论第55页
        六、研究效度与信度第55页
    第二节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研究结论第55-74页
        一、总体概况第55-57页
        二、问题分析第57-67页
        三、原因探析第67-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二章 整体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第75-108页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第75-79页
        一、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第75-77页
        二、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第77-79页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内部机制第79-100页
        一、三元适配的重要性第79页
        二、三元适配的历史嬗变第79-83页
        三、三元适配的内涵解读第83-100页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第100-107页
        一、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的特点第100-102页
        二、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的实践工具第102-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三章 导航系统: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第108-137页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性与规定性第108-112页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性第108-109页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在规定性第109-112页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比较分析第112-116页
        一、“未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第112-113页
        二、“能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点第113-116页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第116-136页
        一、基本立场:真实自觉第117-119页
        二、基本策略:整合三维第119-126页
        三、基本标准:基于课标第126-129页
        四、基本理念:立足学生第129-133页
        五、基本取向:核心素养第133-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四章 执行系统: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第137-211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第138-158页
        一、自然地理学习的特点第138-140页
        二、自然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第140-141页
        三、以“理”为核心目标的自然地理教学策略第141-154页
        四、以“能”为核心目标的自然地理教学策略第154-158页
    第二节 人文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第158-184页
        一、人文地理学习的特点第158-162页
        二、人文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第162-164页
        三、以“理”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第164-175页
        四、以“能”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第175-181页
        五、以“情”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第181-184页
    第三节 区域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第184-210页
        一、区域地理学习的特点第184-189页
        二、初中“区域特征”的主要教学策略第189-200页
        三、高中“区域发展”的主要教学策略第200-210页
    本章小结第210-211页
第五章 监测系统: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211-251页
    第一节 为了学习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理念第211-215页
        一、评价现状第212-213页
        二、评价理念第213-215页
    第二节 评价先于教学: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第215-228页
        一、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第215-222页
        二、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第222-225页
        三、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第225-228页
    第三节 全程收集证据: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实施第228-231页
        一、评价思路:全程渗透第228页
        二、实施过程:三大环节第228-231页
    第四节 教评完美结合:地理补救教学的策略第231-250页
        一、地理补救教学的深层内涵第232-233页
        二、地理补救教学的基本意义第233-235页
        三、地理补救教学的基本原则第235页
        四、地理补救教学的实证研究第235-250页
    本章小结第250-2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251-259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251-255页
        一、主要理论观点第251-254页
        二、实践研究观点第254-255页
    第二节 研究反思第255-259页
        一、特色之处第255-257页
        二、研究反思第257页
        三、研究展望第257-259页
参考文献第259-274页
附录第274-279页
    附录1 地理现场观课(classroom observation)统计表第274-275页
    附录2 地理教学录像(Teaching video)统计表第275-276页
    附录3 地理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统计表第276-277页
    附录4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导学案第277-27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279-280页
后记第280-281页

论文共2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生态意识
下一篇:城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感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