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2.1 中小企业及信贷风险含义 | 第13-15页 |
2.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 | 第15-17页 |
2.3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 第17-18页 |
2.4 信贷风险理论 | 第18-22页 |
2.4.1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8-19页 |
2.4.2 5C要素分析法 | 第19页 |
2.4.3 "信贷工厂"理论 | 第19-20页 |
2.4.4 Z计分模型 | 第20-22页 |
第3章 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及风险现状 | 第22-36页 |
3.1 S银行简介 | 第22-23页 |
3.2 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及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3.3 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现状 | 第29-34页 |
3.3.1 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识别 | 第29-30页 |
3.3.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现有的控制方法 | 第30-32页 |
3.3.3 中小企业信贷不良率情况 | 第32-34页 |
3.4 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问题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4.1 信贷业务流程执行不规范 | 第36-39页 |
4.2 信用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不合理 | 第39-40页 |
4.3 信贷担保机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4.4 押品的审查与估值不够审慎 | 第41-42页 |
4.5 信贷人员能力及素质不专业 | 第42-44页 |
第5章 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改善对策 | 第44-62页 |
5.1 依照信贷业务流程细化岗位分工 | 第44-50页 |
5.1.1 设置客户经理岗位,加大贷前调查力度 | 第44-47页 |
5.1.2 设置评价授信岗位,提升贷中审查专业性 | 第47-48页 |
5.1.3 设置贷后经理岗位,拓宽贷后监管覆盖面 | 第48-50页 |
5.2 健全中小企业信贷信用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 第50-53页 |
5.2.1 完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 | 第50-51页 |
5.2.2 注重相关指标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中的预警作用 | 第51-53页 |
5.3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53-56页 |
5.3.1 引入多种担保类机构 | 第53-54页 |
5.3.2 严格担保机构的准入 | 第54-55页 |
5.3.3 联合地方政府建立有效的三方补偿机制 | 第55-56页 |
5.4 严格押品的审查与估值工作 | 第56-59页 |
5.4.1 加强对抵押物真实性以及所属权的审查 | 第56-57页 |
5.4.2 对最高额项下的抵押物实行严格的日常监控 | 第57-58页 |
5.4.3 严格抵押物的估值情况 | 第58-59页 |
5.5 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59-62页 |
5.5.1 加强信贷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 第60页 |
5.5.2 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5页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2-64页 |
6.2 论文的局限性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