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六、相关概念 | 第15-21页 |
| (一)临床医生 | 第15页 |
| (二)临床路径 | 第15-19页 |
| (三)知信行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一)研究对象来源 | 第21页 |
| (二)纳入排除标准 | 第21页 |
| (三)抽样方法 | 第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一)问卷编制 | 第21-22页 |
| (二)信效度检验 | 第22页 |
| (三)问卷内容 | 第22-23页 |
| (四)知情同意 | 第23页 |
| (五)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 (六)数据录入 | 第24页 |
| (七)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三、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25-39页 |
| 一、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 第25-27页 |
| 二、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答题及得分情况 | 第27-31页 |
| (一)临床路径知识、信念、行为三部分得分与知信行总分情况 | 第27-28页 |
| (二)临床路径知识答题情况 | 第28-29页 |
| (三)临床路径信念答题情况 | 第29-30页 |
| (四)临床路径行为答题情况 | 第30-31页 |
| 三、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识、信念、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 四、不同特征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2-35页 |
| (一)不同性别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2页 |
| (二)不同年龄组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2页 |
| (三)不同科室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2-33页 |
| (四)不同学历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3页 |
| (五)不同工作年限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3-34页 |
| (六)不同职称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4页 |
| (七)不同职务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4-35页 |
| (八)是否实行电子化临床路径系统对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比较 | 第35页 |
| 五、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 六、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 | 第36-37页 |
| 七、最希望获取临床路径知识的内容 | 第37-38页 |
| 八、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主要原因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5页 |
| 一、开封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的知信行总体特征 | 第39-40页 |
| 二、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 第40页 |
| 三、影响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的相关因素 | 第40-41页 |
| (一)所在科室 | 第40-41页 |
| (二)工作年限 | 第41页 |
| (三)职称 | 第41页 |
| (四)担任职务 | 第41页 |
| (五)所在医院(或科室)是否实行临床路径电子化系统 | 第41页 |
| 四、临床医生临床路径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 五、实际获得临床路径知识的途径和期望获得的途径比较 | 第42-43页 |
| 六、希望学习临床路径的内容 | 第43页 |
| 七、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主要原因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7-50页 |
| 一、加大临床路径的社会宣传力度,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 第47页 |
| 二、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支持和开发 | 第47-48页 |
| 三、加强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培训,引导医生正确认识临床路径 | 第48-49页 |
| 四、提高临床路径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