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一) 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溯源 | 第9-10页 |
(二) 问题意识培养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一) “问题意识”的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二) “史料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三) “史料教学”与“问题意识”培养的关系 | 第18-21页 |
二、 “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一) 历史认识理论 | 第21-22页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三) 发现学习理论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 第26-32页 |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第26-27页 |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 第27-30页 |
三、 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 第30页 |
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或欠缺 | 第32-33页 |
(二) 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 | 第33页 |
(三) 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33-34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 第34-35页 |
(二) 学生存在信息联通障碍和教师评价态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 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 第38-48页 |
一、 转变传统观念,使学生乐问 | 第38-40页 |
二、 启发学生思维,助学生会问 | 第40-43页 |
三、 创设问题情境,促学生勤问 | 第43-44页 |
四、 教会释疑方法,帮学生解问 | 第44-48页 |
第五章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 第48-54页 |
一、 重视落实基础知识 | 第48-49页 |
二、 科学利用史料证据 | 第49-50页 |
三、 把握问题意识培养原则 | 第50-54页 |
(一) 严谨性原则 | 第50-51页 |
(二) 整体性原则 | 第51-52页 |
(三) 有效性原则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