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规范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的要求第9页
     ·提高师范生实践教学评价能力的需要第9页
     ·导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第9页
   ·文献综述第9-12页
     ·国外微格教学的研究第9-11页
     ·国内微格教学的研究第11-12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微格教学第14页
     ·教学评价第14-17页
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杜威“做”中学理论第17页
   ·建构主义理论第17页
   ·班杜拉“观察学习”第17-19页
3 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况第19-25页
   ·微格教学的阶段第19-21页
   ·微格教学的特点第21页
   ·微格教学模式第21-25页
     ·斯坦福大学的“行为改变”模式第21-22页
     ·芝加哥大学的“动力技能”模式第22页
     ·悉尼大学模式第22页
     ·斯特灵大学“认知结构”模式第22-23页
     ·德国模式第23页
     ·国内发展的模式第23-25页
4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的必要性第25-27页
   ·促进微格教学评价的需要第25页
   ·促进教师培训的需要第25页
   ·解决微格教学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第25-27页
5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的几个问题第27-31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的原则第27-28页
     ·发展性原则第27页
     ·导向性原则第27页
     ·多元性原则第27页
     ·过程性原则第27-28页
     ·科学性原则第28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策略第28-29页
     ·课堂教学构成要素分类策略第28页
     ·教学技能分类策略第28页
     ·教与学的分类策略第28-29页
     ·教学问题诊断策略第29页
   ·建立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第29-31页
     ·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第29页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第29-30页
     ·专业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第30页
     ·师范生“学生”与“教师”双重角色之间的关系第30-31页
6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第31-45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维度第31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方法第31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体系第31-45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之学生自评第31-33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之他评第33-45页
7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研究第45-53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实施第45-47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实施目的第45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实施对象第45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应用第45-47页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分析第47-52页
   ·小结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 A第59-60页
附录 B第60-61页
附录 C第61-65页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师范生顶岗实习“双导师制”问题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
下一篇: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山西临汾等地区高校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