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 第13-17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第2章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践履与反思 | 第20-26页 |
|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脉络 | 第20页 |
|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 第20-22页 |
|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现困境的原因探析 | 第22-26页 |
| 第3章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成就 | 第26页 |
|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 第27-29页 |
| 第4章 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启示 | 第29-36页 |
| ·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的建立背景 | 第29页 |
| ·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 第29-31页 |
|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经验 | 第31-32页 |
| ·工程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 第32-33页 |
| ·工程研究中心对我国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 第33-36页 |
| 第5章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 第36-45页 |
| ·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 第36-39页 |
| ·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 第39-40页 |
| ·人才培养的途径 | 第40-44页 |
| ·人才培养的环境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个人简介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