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

发动机悬置元件动静态分析与优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课题来源和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橡胶材料的特点第15-18页
   ·悬置系统动静态特性研究综述第18-21页
     ·橡胶隔振器静态特性的研究第18-20页
     ·橡胶元件静态的计算第20页
     ·橡胶隔振元件动态特性研究第20-21页
     ·橡胶隔振元件的动静态特性优化第21页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橡胶隔振元件本构模型确定第23-33页
   ·橡胶隔振器的本构模型第23-25页
   ·均匀应变的应力第25-27页
     ·单轴拉伸实验第26页
     ·简单剪切实验第26页
     ·纯剪实验第26-27页
     ·等双轴拉伸第27页
   ·超弹性材料模型参数拟合第27页
   ·几种主要的实验第27-31页
   ·超弹性模型本构模型的确定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发动机悬置元件静态特性的计算第33-44页
   ·隔振的初步分析第33-35页
   ·橡胶材料的静态特性第35-36页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简介第36页
   ·发动机悬置元件静态特性的计算第36-40页
   ·HyperWorks拓扑优化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发动机悬置元件动态特性的计算第44-54页
   ·引言第44页
   ·相关模型与参数第44-46页
     ·频域粘弹性模型第44页
     ·时域粘弹性模型第44-45页
     ·主要模型参数第45-46页
   ·橡胶材料的动态特性第46-49页
   ·发动机悬置元件动态特性的计算第49-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发动机悬置元件的优化第54-60页
   ·引言第54页
   ·悬置元件优化的意义第54页
   ·优化的几种主要方法第54-55页
   ·正交实验优化第55-58页
     ·正交实验方案的设计第55-56页
     ·多指标实验的极差分析法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全文总结第60-61页
   ·工作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双能量源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皖西地域文化的环境设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