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皖西地域文化的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与地域文化 | 第16-20页 |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概述 | 第16-17页 |
·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 | 第16页 |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和趋势 | 第16页 |
·城市环境设施的分类 | 第16-17页 |
·城市公共设施的作用 | 第17页 |
·地域文化 | 第17-18页 |
·地域文化的概念 | 第17页 |
·地域文化的形成的原因 | 第17-18页 |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第18页 |
·地域文化的时代价值 | 第18页 |
·城市环境设施的人文特征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 第20-31页 |
·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程序 | 第21-22页 |
·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国内、外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现状浅析 | 第25-26页 |
·国内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现状浅析 | 第25-26页 |
·国外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现状浅析 | 第26页 |
·国内、外城市环境设施的经典设计 | 第26-30页 |
·国内城市环境设施经典设计案例 | 第26-29页 |
·国外城市环境设施经典设计案例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皖西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 第31-43页 |
·皖西地域文化 | 第31-36页 |
·六安城市的历史渊源 | 第31页 |
·皋陶文化 | 第31-32页 |
·寿春楚文化 | 第32-33页 |
·红色文化 | 第33-34页 |
·民俗文化 | 第34页 |
·绿色山水文化 | 第34-36页 |
·皖西地域文化特征 | 第36-38页 |
·皖西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 | 第38-42页 |
·皖西红色文化符号 | 第38-40页 |
·皋陶文化符号 | 第40-42页 |
·山水文化符号 | 第42页 |
·民俗文化符号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六安市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探索 | 第43-57页 |
·六安市概述 | 第43页 |
·六安市城市环境设施现状分析 | 第43-47页 |
·六安市城市环境设施现状 | 第43-46页 |
·六安市城市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基于地域文化的六安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 第47-49页 |
·基于皖西地域文化的符号提炼 | 第47-48页 |
·六安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呈现 | 第48-49页 |
·基于皖西地域文化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 | 第49-56页 |
·城市公共休闲椅 | 第50-51页 |
·垃圾箱设计 | 第51-52页 |
·公交候车亭设计 | 第52-55页 |
·城市道路指示牌设计 | 第55-56页 |
·有待挖掘的六安地域文化特色设计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7-58页 |
·总结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1页 |
附件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