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思路 | 第13页 |
·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现状分析 | 第15-27页 |
·实践层面的城市化取向 | 第15-21页 |
·农村义务教育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 第15-17页 |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城市化的反思 | 第17-21页 |
·理论研究“为农”和“离农”的悖论 | 第21-27页 |
·“为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 第22-23页 |
·“离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的剖析 | 第27-35页 |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反思 | 第27-28页 |
·前提研究需要深化 | 第27页 |
·选择意识和实践层面研究的缺乏 | 第27-28页 |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根源探讨 | 第28-35页 |
·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对立 | 第28-31页 |
·消解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离农”和“为农”悖论的逻辑前提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农村义务教育应然目标定位的确立依据 | 第35-45页 |
·理论启示:本真的教育 | 第35-36页 |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追寻本真的教育 | 第35-36页 |
·生存论教育哲学的教育观:回归本体的教育 | 第36页 |
·现实依据:主体的呼唤 | 第36-45页 |
·社会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诉求 | 第37-40页 |
·农村义务教育主体的现实需求 | 第40-42页 |
·农村义务教育的内在要求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农村义务教育应然目标定位的确立 | 第45-53页 |
·培养农村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存姿态和精神生成 | 第45-46页 |
·引导学生对生命、生活意义的追求 | 第45-46页 |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成和生存自信 | 第46页 |
·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 | 第46-49页 |
·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 第47页 |
·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的内涵 | 第47-48页 |
·协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更好地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 | 第48-49页 |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的多元整合 | 第49-53页 |
·培养现代国民的基本素质 | 第49-50页 |
·兼顾升学和就业 | 第50-51页 |
·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