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人音乐特点形成原因浅析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人音乐概述 | 第10-16页 |
| ·文人音乐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 ·文人音乐形成期 | 第10-11页 |
| ·文人音乐的发展成熟期 | 第11-12页 |
| ·文人音乐的式微期 | 第12-13页 |
| ·文人音乐的一般特征 | 第13-16页 |
| ·具有一定人文情怀 | 第13-14页 |
|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 第14页 |
| ·音乐表达多婉转含蓄 | 第14-15页 |
| ·审美更注重余韵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魏晋文人音乐特点 | 第16-24页 |
| ·魏晋时期音乐概况 | 第16-17页 |
| ·魏晋文人音乐特点 | 第17-24页 |
| ·在音乐形式及内容方面 | 第18-19页 |
| ·在音乐审美方面 | 第19-21页 |
| ·在音乐功能方面 | 第21-22页 |
| ·在文人音乐家方面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魏晋文人音乐特点产生原因分析 | 第24-38页 |
| ·从历史学角度分析 | 第24-27页 |
| ·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特立独行的文人 | 第25-26页 |
| ·内乱迭起对音乐的影响 | 第26页 |
| ·外患纷纷对音乐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 第27-31页 |
| ·世族对经济的垄断为文人音乐的自娱性提供了条件 | 第28-29页 |
| ·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文人音乐家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世族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推动文人音乐发展 | 第30-31页 |
| ·从文学角度分析 | 第31-34页 |
| ·文学与音乐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 ·以文学为源头的作用模式 | 第33-34页 |
| ·以音乐作为源头的模式 | 第34页 |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 第34-38页 |
| ·魏晋文人音乐团体的形成 | 第35-36页 |
| ·魏晋文人音乐之悲 | 第36页 |
| ·魏晋文人音乐的矛盾性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第38-43页 |
| ·资料保存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第38-40页 |
| ·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大众 | 第40-41页 |
| ·文人音乐家的社会责任感 | 第41-42页 |
| ·文人音乐家的心灵治愈地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