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地方性大学的课程决策研究--以H大学为案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35页
 一、选题理由第9-13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3-25页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5-26页
 四、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第26-35页
第二章 决策背景探寻第35-67页
 一、时间之维:H大学的历史与现状第36-38页
  (一) H大学的过去第36-37页
  (二) H大学2010年的自画像第37-38页
 二、空间之维:H市的基本情况第38-48页
  (一) 历史沿革第38-39页
  (二) 地理与气候特征第39-41页
  (三) 区域文化性格第41-45页
  (四) H市经济发展现状第45-48页
 三、体制之维:H大学的地方性第48-60页
  (一) H大学的地方性:一种事实呈现第48-54页
  (二) H大学的地方性:多种视角的阐释第54-57页
  (三) H大学的“单位”特征第57-60页
 四、观念之维:蔓延着的改革意识形态第60-67页
  (一) 改革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建构第60-63页
  (二) H大学发展史:一部“改革”史第63-67页
第三章 决策内容:国家控制下的大学自主第67-119页
 一、转型期中国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演变轨迹第68-71页
  (一) 大学自主权扩大:并非只是传说第68-70页
  (二) 大学主导?问号背后的忐忑第70-71页
 二、我国大学课程的国家控制策略第71-89页
  (一) 政治意识形态的“嵌入”第72-79页
  (二) 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规范的制约第79-85页
  (三) 其他公共课程的规定第85-86页
  (四) 教学评估和项目建设的导引第86-89页
 三、地方性大学的课程决策内容第89-119页
  (一) 培养目标决策第89-95页
  (二) 专业设置决策第95-104页
  (三) 课程体系决策第104-119页
第四章 决策主体:权力魅影中的显现与“定格”第119-161页
 一、中国大学课程决策主体溯源第120-126页
  (一) 晚清时期第121-123页
  (二) 民国时期第123-126页
 二、当前大学课程决策主体:权力透镜下的扫描第126-150页
  (一) 何谓权力第126-128页
  (二) 课程决策主体: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第128-138页
  (三) 课程决策主体的运作特征分析第138-150页
 三、大学课程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追求第150-161页
  (一) 大学课程决策的利益相关者第150-151页
  (二)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课程利益冲突第151-153页
  (三) 决策主体多元化追求中的悖论第153-155页
  (四) 学生参与课程决策,何以可能第155-161页
第五章 引人入胜的决策过程第161-191页
 一、课程决策的触发第162-166页
  (一) 触发机制第162-164页
  (二) 中层干部换届:“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64-166页
 二、课程决策的程序设计第166-173页
  (一) 学校层面:规划与动员第166-168页
  (二) 职能部门:落实与框限第168-169页
  (三) 学院层面: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第169-170页
  (四) 校外评审第170-171页
  (五) 审核答辩:决策结果的合法化过程第171-173页
 三、课程决策过程中的行动策略第173-182页
  (一) 权力与关系:撬动课程决策的“黑箱”第173-177页
  (二) 决策者的行动策略第177-180页
  (三) “关系”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第180-182页
 四、大学课程决策的“陷阱”:镜像政治分析的尝试第182-191页
  (一) 镜像政治分析视角概述第183-185页
  (二) H大学课程决策的镜像化分析第185-191页
第六章 大学课程决策现代化:展望与前行第191-205页
 一、课程决策模式的演进和融合第192-197页
  (一) 全面理性模式第192-194页
  (二) 有限理性模式第194-195页
  (三) 渐进主义模式第195页
  (四) 决策模式的融合:趋近“帕累托最优”第195-197页
 二、课程决策的应然价值取向第197-200页
  (一) 民主化第197-198页
  (二) 科学化第198-199页
  (三) 制度化第199-200页
 三、决策评价:在“改革”与“混乱”之间第200-205页
  (一) 走进“评价”的时代第200-201页
  (二) 决策评价为什么会这么难第201-202页
  (三) 课程决策评价的关键第202-205页
结语:来自决策“实地”:欲说还休未曾休第205-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7页
后记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软件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的法律责任
下一篇:厨柜产品体验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