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现行的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法律责任制度 | 第11-16页 |
一、“善意使用者”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 “善意”的含义及判断 | 第11-13页 |
(二) “使用”行为的定性 | 第13页 |
二、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法律责任规定的分析 | 第13-16页 |
(一) 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 | 第14页 |
(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 第14页 |
(三) 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及相互间的矛盾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法律责任制度的理论争议 | 第16-27页 |
一、否定论者认为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 | 第16-18页 |
(一) 善意使用者不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性理由 | 第16页 |
(二) 善意使用者不承担法律责任的现实性理由 | 第16-18页 |
二、肯定论者认为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 | 第18-19页 |
(一) 善意使用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性理由 | 第18页 |
(二) 善意使用者承担法律责任的现实性理由 | 第18-19页 |
三、对否定论者和肯定论者所持理由的具体分析及反思 | 第19-27页 |
(一) 对否定论者和肯定论者所持理由的具体分析 | 第19-25页 |
(二) 对否定论和肯定论的反思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侵权复制品善意使用者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27-36页 |
一、主体类型化责任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27页 |
二、主体类型化责任制度建立的基础 | 第27-31页 |
(一) 构成要件 | 第27-29页 |
(二) 归责原则 | 第29-30页 |
(三)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30-31页 |
(四) 合理使用的抗辩 | 第31页 |
三、主体类型化责任制度建立的设想 | 第31-36页 |
(一) 主体类型的划分 | 第31-32页 |
(二) 主体类型化责任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2-33页 |
(三) 主体类型化责任制度的注意事项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