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抗氧化肽活性研究进展 | 第7-8页 |
·自由基失衡对机体产生的危害 | 第7页 |
·蛋白质及活性肽的生理调节作用 | 第7页 |
·乳源性抗氧化肽活性研究 | 第7-8页 |
·抗氧化肽活性的研究方法 | 第8页 |
·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 第8-9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1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11页 |
·实验方法 | 第11-17页 |
·乳源性抗氧化肽的制备 | 第11-12页 |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 | 第12页 |
·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12页 |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12-13页 |
·PC12 细胞培养 | 第13页 |
·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13页 |
·最优PC12 细胞浓度的选择 | 第13-14页 |
·H_2O_2 对PC12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4页 |
·实验分组 | 第14页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14页 |
·细胞T-AOC、MDA、CAT、LDH 及SOD 的检测 | 第14页 |
·Hoechst33342/PI 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 第14-15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第15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内Ca~(2+)的变化 | 第15页 |
·Caspase-3 活性的检测 | 第15页 |
·Western Bloting 测定Bcl-2、Bax 、PARP 蛋白的表达 | 第15-16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6-17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7-35页 |
·双酶水解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 | 第17-18页 |
·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18-19页 |
·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19-20页 |
·最优PC12 细胞浓度的选择 | 第20-21页 |
·H_2O_2 对PC12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WPHs 对H_2O_2 氧化损伤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WPHs 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3-25页 |
·WPHs 对PC12 细胞T-AOC、MDA、LDH、CAT 及SOD 的影响 | 第25-27页 |
·WPHs 对PC1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7-28页 |
·WPHs 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WPHs 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 | 第29-31页 |
·WPHs 对Caspase-3 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WPHs 对细胞Bcl-2、Bax 、PARP 蛋白的表达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35-36页 |
·主要结论 | 第35页 |
·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