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4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双块式无砟轨道现状 | 第11-13页 |
| ·钢筋与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普通钢筋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简介 | 第18-19页 |
| ·概述 | 第18-19页 |
| ·Palmgren-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法则 | 第19页 |
| ·国内外双块式无砟轨道疲劳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德国双块式无砟轨道疲劳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我国双块式无砟轨道疲劳特性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双块式无砟轨道裂缝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及裂缝成因 | 第24-30页 |
| ·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 | 第24-27页 |
| ·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成因分析 | 第27-29页 |
| ·温度收缩裂缝 | 第27页 |
|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 第27-28页 |
| ·新旧混凝土不良粘结引起的裂缝 | 第28页 |
| ·结构设计方面因素 | 第28页 |
| ·施工因素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温度伸缩应力分析 | 第30-56页 |
| ·温度荷载类型及其特点 | 第30-31页 |
| ·计算模型分析 | 第31-32页 |
| ·基本假定 | 第31-32页 |
| ·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第32页 |
| ·道床板与支承层间的摩阻力 | 第32页 |
| ·钢筋约束条件下温缩应力的理论分析 | 第32-38页 |
| ·代入边界条件 | 第35页 |
| ·温缩应力的解析解 | 第35-37页 |
| ·应变协调方程的推导 | 第37-38页 |
| ·温缩应力的ANSYS有限元分析 | 第38-45页 |
| ·ANSYS模型有限元解对解析解的验证 | 第38-43页 |
| ·考虑钢筋和支承层约束的温缩应力的有限元解 | 第43-45页 |
| ·参数变化对温度伸缩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45-52页 |
| ·粘结刚度系数 | 第45-46页 |
| ·道床板配筋率 | 第46-49页 |
| ·裂缝间距 | 第49-50页 |
|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 第50-51页 |
| ·道床板厚度 | 第51页 |
| ·道床板弹模 | 第51-52页 |
| ·施工温度 | 第52页 |
| ·双块式无砟轨道内部应力与外部使用性能的关系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温度翘曲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56-77页 |
| ·温度梯度荷载和翘曲应力 | 第56-57页 |
| ·温度梯度荷载 | 第56页 |
| ·公路设计中翘曲应力计算 | 第56-57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7-63页 |
| ·模型的选取 | 第57页 |
| ·有限元单元的选取 | 第57-60页 |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60-63页 |
| ·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 第63-72页 |
| ·热—应力分析原理及步骤 | 第63-65页 |
| ·计算模型 | 第65-66页 |
| ·计算参数 | 第66-67页 |
| ·计算结果 | 第67-72页 |
| ·参数变化对温度翘曲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72-76页 |
| ·纵向钢筋直径 | 第72-73页 |
| ·裂缝间距 | 第73页 |
|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 第73-74页 |
| ·道床板厚度 | 第74页 |
| ·道床板弹模 | 第74-75页 |
| ·支承层厚度 | 第75页 |
| ·支承层弹模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列车荷载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77-87页 |
| ·钢轨和铁垫板的建模 | 第77-79页 |
| ·钢轨的有限元模型 | 第77页 |
| ·铁垫板的模拟 | 第77-79页 |
| ·最不利荷载位置的确定 | 第79-83页 |
| ·参数变化对列车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83-86页 |
| ·纵向钢筋直径 | 第83-84页 |
| ·道床板厚度 | 第84页 |
| ·道床板弹模 | 第84-85页 |
| ·支承层厚度 | 第85页 |
| ·支承层弹模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六章 耦合荷载作用下双块式无砟轨道疲劳特性研究 | 第87-100页 |
| ·引言 | 第87页 |
| ·疲劳循环应力的选取 | 第87-90页 |
| ·温度伸缩荷载 | 第87-88页 |
| ·温度梯度荷载 | 第88-89页 |
| ·列车荷载 | 第89-90页 |
| ·钢筋和混凝土的S-N曲线 | 第90页 |
| ·混凝土的S-N曲线 | 第90页 |
| ·钢筋的S-N曲线 | 第90页 |
| ·疲劳寿命计算 | 第90-92页 |
| ·混凝土疲劳寿命计算 | 第90-91页 |
| ·钢筋疲劳寿命计算 | 第91-92页 |
| ·双块式无砟轨道疲劳寿命计算的偏差 | 第92页 |
| ·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 第92-99页 |
| ·粘结刚度系数 | 第93-94页 |
| ·纵向钢筋直径 | 第94页 |
|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 第94-95页 |
| ·道床板厚度 | 第95-96页 |
| ·道床板弹模 | 第96-97页 |
| ·支承层厚度 | 第97-98页 |
| ·支承层弹模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00-101页 |
|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