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论文

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问题研究--基于浙西南中小学农村教师的调研分析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9页
   ·研究缘起第9-11页
     ·课程理解:课程范式研究的新趋势第9页
     ·教师课程理解:教师课程角色转换的需要第9-10页
     ·农村教师课程理解:农村课改摆脱困境的出路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16页
     ·国外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现状第14-16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理论意义第16页
     ·实践意义第16-17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教师课程理解概述第19-34页
   ·教师课程理解的概念第19-22页
     ·课程理解第19-20页
     ·教师课程理解第20-22页
   ·教师课程理解的目标第22-25页
     ·多元化理解第22-23页
     ·主体性理解第23-24页
     ·求真性理解第24页
     ·生成性理解第24-25页
   ·教师课程理解的对象第25-28页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第25-26页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26页
     ·对课程实施的理解第26-27页
     ·对课程评价的理解第27-28页
   ·教师课程理解的方式与途径第28-30页
     ·自上而下地理解课程第28-29页
     ·自下而上地理解课程第29-30页
     ·上下循环地理解课程第30页
   ·教师课程理解的意义与价值第30-34页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第30-32页
     ·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第32页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第32-34页
3 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4-59页
   ·调查目的第34页
   ·调查对象第34-35页
   ·调查方法第35-37页
     ·问卷法第35-37页
     ·访谈法第37页
   ·调查结果与讨论第37-50页
     ·理解意识薄弱:他主理解第38-40页
     ·理解目标偏向求真:忽略创生第40-42页
     ·理解内容困惑:理解出现矛盾与冲突第42-44页
     ·理解途径单一:自上而下理解第44-45页
     ·理解效果不佳:理解与行为不协调第45-50页
   ·影响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因素分析第50-59页
     ·农村教师综合素质薄弱第50-52页
     ·课程设计普适性不足第52-54页
     ·课程管理部门导向不力第54-56页
     ·农村课程文化及教育条件不成熟第56-59页
4 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提升策略第59-72页
   ·提高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综合素质第59-65页
     ·尊重个体差异,提高教师课程理解的自觉度第60页
     ·以校为本,培养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第60-63页
     ·开展区域性及田野式培训,增强教师培训有效性第63-64页
     ·政策倾斜、灵活安排,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第64-65页
   ·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沟通第65-67页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缓解评价与实施矛盾第65-66页
     ·增加农村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城市化倾向第66-67页
     ·加强课程专家与农村教师沟通,消除理解障碍第67页
   ·保障农村教师课程权力,建立农村课程导向机制第67-69页
     ·明晰课程权力,完善权力保障机制第67-68页
     ·培养农村课改专家,避免课程导向偏差第68-69页
   ·优化农村课程文化及教育条件第69-72页
     ·营造平等的理解氛围,增进教师交流与合作第69-70页
     ·合理安排家校合作任务,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1第76-79页
附录2第79-80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信息产业企业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下一篇:胎盘胎儿面囊肿的诊断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