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4-42页 |
·对虾养殖概况 | 第14-15页 |
·WSSV 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WSSV 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WSSV 功能基因研究 | 第16-21页 |
·对虾的免疫系统 | 第21-34页 |
·免疫器官 | 第21-22页 |
·免疫细胞 | 第22-23页 |
·对虾的免疫机理 | 第23-34页 |
·Rab GTPase 的基本特征与研究进展 | 第34-40页 |
·Rab 蛋白的种类与进化 | 第34-36页 |
·Rab 蛋白的结构 | 第36-38页 |
·Rab 蛋白的循环 | 第38页 |
·Rab 蛋白的功能 | 第38-4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0-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73页 |
·材料 | 第42-49页 |
·试验用动物、细胞、菌株和质粒 | 第42-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引物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 | 第44-49页 |
·方法 | 第49-73页 |
·对虾 Rab 基因全长cDNA 的克隆 | 第49-54页 |
·对虾 Rab 基因的重组表达和蛋白质纯化 | 第54-56页 |
·GTP 结合试验 | 第56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56-57页 |
·抗血清的纯化 | 第57页 |
·酶联免疫分析(ELISA) | 第57-58页 |
·对虾 Rab 基因在对虾体内的转录、翻译分析 | 第58-60页 |
·对虾 Rab 基因表达与病毒刺激的关系 | 第60-62页 |
·对虾 Rab 蛋白互作分析 | 第62-65页 |
·对虾 Rab 与对虾免疫的关系研究 | 第65-68页 |
·WSSV 膜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 第68-71页 |
·WSSV 膜蛋白VP466 与对虾蛋白的互作研究 | 第71-7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3-125页 |
·对虾 Rab GTPase 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 第73-102页 |
·对虾 Rab 基因的基本性质 | 第73-84页 |
·Rab 基因的结构 | 第73-78页 |
·PjRab 基因的重组表达和抗体制备 | 第78-81页 |
·PjRab 蛋白的 GTP 结合活性分析 | 第81-82页 |
·PjRab 基因在对虾体内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82-83页 |
·PjRab 蛋白的定位分析 | 第83-84页 |
·对虾 Rab GTPase 与病毒刺激的关系 | 第84-86页 |
·对虾 Rab GTPase 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 第86-102页 |
·对虾体内与 PjRab 互作的蛋白分析 | 第86-92页 |
·对虾 Rab 与actin 的蛋白互作分析 | 第92-96页 |
·对虾Rab GTPase对血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96-102页 |
·WSSV 膜蛋白与对虾蛋白的互作研究 | 第102-125页 |
·抗体制备 | 第102-107页 |
·WSSV病毒粒子的纯化 | 第102-103页 |
·重组表达 WSSV 膜蛋白的纯化 | 第103-107页 |
·抗体制备 | 第107页 |
·抗体中和试验 | 第107-115页 |
·对虾 WSSV 病毒感染试验 | 第107-109页 |
·抗体中和试验 | 第109-115页 |
·对虾体内与WSSV VP466互作的蛋白分析 | 第115-118页 |
·VP466 蛋白与对虾血细胞的结合 | 第115页 |
·GST pull-down试验 | 第115-117页 |
·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 第117-118页 |
·VP466 与对虾ATP 合成酶(ASS)的互作 | 第118-125页 |
·对虾ATP 合成酶基因的cDNA 克隆 | 第118-124页 |
·昆虫细胞内验证 VP466 与 ASS 的互作 | 第124-125页 |
4 讨论 | 第125-12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8页 |
结论: | 第127页 |
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2页 |
附录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