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 第10-17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概述 | 第10-13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 第10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 第10-11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思路和途径 | 第11-12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12-13页 |
·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标准与指标的国际活动 | 第13-14页 |
·国际上有关林业政策的活动 | 第14-15页 |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测度模型研究 | 第17-28页 |
·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单位的概念 | 第17页 |
·福建中亚热带森林概况 | 第17页 |
·森林分布 | 第17页 |
·环境与气候特征 | 第17页 |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7-22页 |
·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17页 |
·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17-19页 |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水平可持续经营指标构成 | 第19-21页 |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内涵 | 第21-22页 |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22-28页 |
·模糊综合评价(FUZZY)模型 | 第22-24页 |
·评价指标集 | 第24页 |
·评判集的确定 | 第24页 |
·确定权重集 | 第24-25页 |
·建立隶属函数并量化,确定评判矩阵 | 第25-28页 |
3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28-34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用户需求分析 | 第28页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思想和原则 | 第29-30页 |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思想 | 第29-30页 |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30页 |
·系统结构模块分析 | 第30-31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1-32页 |
·评价类型选取模块 | 第31-32页 |
·评价模块 | 第32页 |
·评价结果分析模块 | 第32页 |
·数据保存和恢复功能 | 第32页 |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思路 | 第32-34页 |
·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 | 第32-33页 |
·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33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3页 |
·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保存 | 第33-34页 |
4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实现 | 第34-41页 |
·系统软硬件环境设计 | 第34页 |
·系统开发平台──Visual Basic6.0 | 第34页 |
·系统硬件环境 | 第34页 |
·后台数据库的选择 | 第34页 |
·Visual Basic数据库访问和控制技术 | 第34-35页 |
·系统设计 | 第35-41页 |
·系统主界面的设计 | 第35页 |
·评价类型选取模块的设计 | 第35-37页 |
·评价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评价结果分析模块设计 | 第39页 |
·数据保存与恢复模块设计 | 第39-41页 |
5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数据验证 | 第41-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连城县邱家山林场概况 | 第41页 |
·指标体系 | 第41页 |
·实验数据库说明 | 第41-43页 |
·研究区评价 | 第43-48页 |
6 结束语 | 第48-50页 |
·创新点 | 第48页 |
·系统不足之处 | 第48页 |
·系统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表1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标与内涵 | 第53-54页 |
附表2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与内涵 | 第54-55页 |
附表3 社会经济的发展指标与内涵 | 第55-56页 |
附表4 林业投入与技术指标与内涵 | 第56-57页 |
附表5 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实施情况指标与内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