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应急辐射环境实时移动监测系统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核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 ·核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意义 | 第9-11页 |
| ·核事故对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影响 | 第11-13页 |
| ·核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3页 |
| ·核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17页 |
| ·核辐射环境固定监测系统 | 第14-15页 |
| ·核辐射环境移动监测系统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核事故应急辐射环境实时移动监测系统实现 | 第18-28页 |
| ·系统整体结构 | 第18-19页 |
| ·车载辐射环境现场数据监测系统 | 第19-23页 |
| ·基于通用计算机的监测系统 | 第20-21页 |
| ·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 | 第21-23页 |
| ·监测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的实现 | 第23-25页 |
| ·监测中心数据库 | 第23-24页 |
| ·上层应用程序 | 第24-25页 |
|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现 | 第25-28页 |
| ·车载卫星多媒体通信系统 | 第26页 |
| ·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 第26页 |
| ·数字集群传输系统 | 第26-27页 |
| ·CDMA 1X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车载辐射环境现场数据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第28-47页 |
| ·车载辐射环境现场数据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35页 |
| ·基于ARM9的MCU核心板硬件设计 | 第28-32页 |
| ·底板硬件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 ·ARM_LINUX的移植及硬件设备驱动 | 第35-39页 |
|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35-36页 |
| ·ARM_LINUX的移情和编译 | 第36-38页 |
| ·硬件设备驱动程序 | 第38-39页 |
| ·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 第39-47页 |
| ·Linux下串口通信编程实现 | 第40-41页 |
| ·辐射环境数据及GPS定位信息采集 | 第41-43页 |
| ·CDMA 1X无线数据通信程序 | 第43-44页 |
| ·数据本地存储程序设计 | 第44-45页 |
| ·数据显示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监测中心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58页 |
| ·INTERNET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 第47-51页 |
| ·Internet数据通信动态链接库 | 第48-50页 |
| ·动态链接库调用方式 | 第50页 |
| ·数据通信程序实现框架 | 第50-51页 |
| ·监测中心数据库设计 | 第51-54页 |
| ·监测中心数据库及主数据表设计 | 第51-52页 |
| ·数据库查询、显示和报表输出设计 | 第52-54页 |
| ·监测中心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界面 | 第54-58页 |
| ·Internet数据通信及显示界面 | 第54-55页 |
| ·数据库操作及显示界面 | 第55-56页 |
| ·GPS数据信息处理及显示界面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核应急专用数据通信网络 | 第58-62页 |
| ·基于CDMA 1X的移动通信网络 | 第58-59页 |
| ·基于CDMA 1X的VPDN网络 | 第59-61页 |
| ·核应急专用通信网络安全性保证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实验及应用 | 第62-71页 |
| ·GPS卫星定位信号采集及校准 | 第62-64页 |
| ·γ辐射剂量率数据采集及校准 | 第64-66页 |
| ·CDMA 1X无线数据传输实验及分析 | 第66-68页 |
| ·系统应用——秦山核电基地核事故应急演习 | 第68-7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