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导论 | 第9-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沿革 | 第12-14页 |
·国内农村潜在丰富的课程资源 | 第14-15页 |
·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国内外学习兴趣理论研究的发展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境界定 | 第18-22页 |
·课程 | 第18-19页 |
·校本课程 | 第19-20页 |
·学习兴趣 | 第20-22页 |
2.鲁山县、库区乡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教育状况 | 第22-30页 |
·鲁山县的概况 | 第22-25页 |
·鲁山县经济文化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鲁山县教育历史回顾与现状 | 第23-25页 |
·库区乡概况 | 第25-30页 |
·库区乡经济文化发展概况 | 第25-26页 |
·库区乡中学现状 | 第26页 |
·库区乡中学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 | 第26-30页 |
3.被调查者的观点:问卷与访谈结果 | 第30-41页 |
·学生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 | 第30-34页 |
·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态度和认识 | 第30-31页 |
·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 | 第31-32页 |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 第32-33页 |
·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和对自己学习的态度 | 第33页 |
·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程度 | 第33-34页 |
·学生调查结果小结 | 第34-35页 |
·教师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 | 第35-38页 |
·教师对目前学校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 第35-36页 |
·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和认识 | 第36-37页 |
·教师对课程设置的态度和认识 | 第37-38页 |
·教师对教师培训的看法 | 第38页 |
·老师调查结果小结 | 第38-41页 |
4.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库区乡中学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杜威的兴趣理论 | 第41-42页 |
·库区乡中学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 第42-48页 |
·统一活动与分裂活动 | 第42-44页 |
·努力、思维与动机 | 第44-45页 |
·教育性兴趣的类型 | 第45-48页 |
5.库区乡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 第48-67页 |
·课程开发的原则 | 第48-52页 |
·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 | 第48-49页 |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 第49-52页 |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 | 第49-50页 |
·库区乡经济文化类型 | 第50-51页 |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库区乡中学校本课程资源选取的理论指导 | 第51-52页 |
·课程开发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第52-60页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和实质 | 第53-54页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库区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把握的四个关键点 | 第56-60页 |
·课程开发的关注点——学校教育家庭精神再造的潜在课程 | 第60-67页 |
·情感教育的发展历程极其重要性 | 第60-61页 |
·库区乡中学情感教育的双重缺失 | 第61-63页 |
·库区乡中学学校教育家庭精神再造的潜在课程实施的四个关键点 | 第63-67页 |
6.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A:学生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 B:教师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
附录 C:学生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附录 D:教师访谈提纲 | 第78-79页 |
附录 E: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