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动力学及汽车力学论文

汽车动力性与制动性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3页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动力性主观评价的现状第10-13页
   ·制动性主观评价的现状第13-15页
   ·汽车主观评价打分方法现状第15-21页
   ·汽车底盘性能主观评价打分方法第21-22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动力性主观评价指标第23-43页
   ·动力性主观评价项目第23-42页
     ·起步加速第24-25页
     ·行驶中加速第25-26页
     ·各档加速性第26-27页
     ·转弯加速第27-29页
     ·弱附着路面加速第29-31页
     ·爬坡性能第31-32页
     ·油门踏板感觉第32-33页
     ·tip-in/ tip-out第33-34页
     ·加速跑偏第34-36页
     ·加速俯仰第36-39页
     ·加速抖动第39-41页
     ·加速转向失中(仅适用于前轮驱动)第41-42页
     ·动力性总体评价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制动性主观评价指标第43-61页
   ·制动性主观评价项目第43-59页
     ·制动效能第44-45页
     ·制动热稳定性第45-47页
     ·制动水稳定性第47-48页
     ·直线制动稳定性第48-50页
     ·弯道制动稳定性第50-51页
     ·制动操纵性第51-52页
     ·制动点头第52-55页
     ·制动振动第55-57页
     ·制动踏板感觉第57-59页
     ·制动性总体评价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61-73页
   ·层次分析法理论第61-64页
     ·基本原理第61-62页
     ·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第62-64页
   ·动力性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64-66页
   ·制动性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66-70页
   ·实车试验验证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摘要第78-80页
ABSTRACT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轮速信号的侧向加速度估算与弯道制动控制算法研究
下一篇: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减振性能仿真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