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提出的背景 | 第15-22页 |
(一) 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之心缺失的倾向 | 第15-19页 |
1、不能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 第15-16页 |
2、不能感谢老师培育之恩 | 第16页 |
3、不能感谢他人相助之恩 | 第16-17页 |
4、不能感谢自然赋予之恩 | 第17-18页 |
5、不能感恩于生命 | 第18-19页 |
(二) 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存在缺陷 | 第19-22页 |
1、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 第19页 |
2、学校教育功能的片面化 | 第19-20页 |
3、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学校德育评价的不全面 | 第20页 |
4、中学语文教师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意识淡薄 | 第20-21页 |
5、生命教育缺失 | 第21-22页 |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依据 | 第22-38页 |
(一) 中学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 第22-31页 |
1、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 第22-28页 |
2、与中学语文学习活动相关的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 第28-31页 |
(二) 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 | 第31-38页 |
1、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 第31-34页 |
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34-35页 |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 第35-38页 |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 第38-46页 |
(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38-40页 |
(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40-46页 |
1、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符合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 | 第40-41页 |
2、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的要求 | 第41-42页 |
3、符合语文教材与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特点 | 第42-44页 |
4、符合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44-46页 |
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 第46-59页 |
(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原则 | 第46-50页 |
1、以语文学习为主体,课堂教学为重点的原则 | 第46-47页 |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 | 第47-48页 |
3、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中心,全方位、立体化的原则 | 第48-50页 |
(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 第50-59页 |
1、坚持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潜移默化 | 第50-51页 |
2、坚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 第51-53页 |
3、教师要关爱学生,以身为范,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 第53-55页 |
4、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践行的机会,让其体会感恩之道 | 第55-57页 |
5、教师要参与营造和优化感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2页 |
注释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